【新农人兴农梦】张月兵——草莓棚里喜过“丰收年”

时事   2025-01-20 18:52   河北  


春节来临,街上处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喜迎新年。在赤岸村张月兵的食安之家庭农场草莓大棚里,果子纷纷成熟,犹如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缀满枝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正在大棚里忙碌的人叫张月兵,出生于1974年,今年51岁,赤岸村人。从2014年开始,如今已经是张月兵种植草莓的第11年头了。春节期间正是草莓成熟上市的时节,他和妻子在大棚里忙前忙后,称重、打包、管理草莓、接待游客,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张月兵以前是大车司机,在外奔波无法照料家中老小,便有了回乡自主创业的想法。在一次和家人外出游玩时,张月兵发现草莓采摘园效益不错,回家后不久就租下7亩地,开始了创业。建大棚、买苗、栽种、管理......草莓园逐渐有了雏形,单等着收获时顾客上门采摘,但由于前期宣传不到位,知道他家庭农场的人很少,张月兵遇到了创业初期的一个重要问题——市场销售。由于没有冷鲜储藏设施,成熟的草莓再销售不出去,非得烂在地里不可。这可急坏了夫妻俩,俩人一连好几天都睡不着觉。没有人来,就自己找人来,张月兵和妻子一起到大街上、社区里发传单,但收效甚微。他又尝试着摆摊,从棚里摘了成熟的草莓拿到街上去卖,让顾客先尝后买。


由于草莓品质好,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有了口碑,渐渐地打开了销路,生意也好了起来。还有一次是在一个夏天,那年雨水特别多,棚里进了水,那时正值草莓苗培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把水排出去,一年的辛苦就都白费了,他和妻子便一人拿个盆,一盆一盆的往外舀水,忙了一天一夜才把积水弄出去,夫妻俩虽然累的腰酸背痛,但也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把苗都保住了。创业路从来都不是一路坦途,在张月兵创业路上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十几年来张月兵夫妇靠着自己的不断摸索,逐渐站稳了脚跟,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为了让草莓长得更好,张月兵还特意外出学习种植管理技术,对草莓大棚进行精细化地管理。育苗、插秧、打花枝、实时调控棚内温度,精选品种,精心栽培。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秧苗死亡率也从一开始的百分之二三十降到了百分之零点一,大幅提高了产量。他种出的草莓口感也格外醇香,许多人慕名而来。老顾客都说,这儿的草莓个头大、口感好,而且带孩子过来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随着农场知名度的提高,张月兵又寻思增加香野草莓、红颜九九等草莓品种,希望给顾客带来更丰富的口感。




张月兵说,现在环境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采摘草莓的人也逐渐多了,自己都忙不过来,还得从村里找人来帮忙,尤其到了育苗插秧时,一天得20来个人。过年期间是草莓头茬果下果最多的时候,也是价格最好的时候,每斤价格60元左右,这个价格能持续到农历二月二,自己这两个大棚,亩产效益净利润能达到5万元,可比之前开车强多了。

酸甜鲜美

这几年,涉县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景点旅游元素越来越多,太行红河谷、亲水漫游道、连心巷、红色记忆小镇、赤水田岸等一大批景点在赤岸村周边铺展开来,农村环境也越来越整洁,昔日的小村庄蝶变为旅游名村,游客们接踵而至,村民纷纷在家门口做起生意,张月兵的草莓采摘园也彻底火出了圈。



站在大棚里放眼望去,一排排草莓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子下面,点缀着一颗颗色泽鲜艳、娇嫩饱满的果实,散发出诱人的果香,红彤彤的草莓不仅是丰收的写照,也见证了11年来张月兵的致富路。接下来,张月兵打算再扩大规模,让更多人吃上新鲜放心的草莓!

 

来源:涉县农广校
编辑:周晓孟
编审:姚彦霞
复审:张会珍
终审:张冬梅  
监制:江拥军
融媒热线:3891011

投稿邮箱:sxrmtzx618@163.com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涉县融媒
涉县融媒体中心具有最权威的时政新闻、最新鲜及时的本土信息以及民生热点关注,公共资讯发布。目前已有冀云·涉县APP、“涉县融媒”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