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的成渝古驿道东大路旁,立于北周闵帝元年(557年)。乃仿碑形摩崖刻于一巨岩壁上,碑帽刻有佛像、莲花、朱雀、缠枝纹等。石碑额题阳文正书:“此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主要叙述北周文王宇文泰的生平业绩、北周代魏史事,以及立碑缘起等。
▲北周文王碑所在的天落石
整个石佛寺的摩崖石刻面积为268平方米,其中“天落石”是一巨单体砂岩岩石,东壁上的北周文王碑高2.44米,宽1.24米,碑首刻蟠螭、佛像莲花、米雀、扶桑叶片;额题15行,共56字,字体为魏碑体,记碑名、领衔立碑人强独乐的官爵。碑文正体楷书,40行、34格,共1348字。
▲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局部)
▲北周文王碑拓片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是考古已发现长江流域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是中国唯一一处以碑文的形式记录北魏、西魏、北周史实并为宇文泰歌功颂德的碑刻,既是研究北魏、西魏、北周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职官及书法、雕塑艺术的宝贵资料,也是见证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型、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重要实物。
碑文字体优美,笔画流畅,既有魏晋书法的风骨,又融入了北朝书法的刚劲。碑身雕刻精细,线条流畅,充分展示了古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2013年3月5日,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
【1】北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
【2】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
【3】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
【4】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
【5】夫功烈当时而显扬千载者,非竹帛无以褒其训;非金石无以铭其德。是以汉颂李氏于荫岑,前魏书邓艾于绵竹,姬姜受齐鲁之封,晋宋垂拱而取天位者,皆
【6】犹立身有滔天之功,平暴理乱,存济苍生故耳。而我文王,处身成长,值国艰难。恒朔风起,连及鲁越,鲜于、葛荣各拥十州之众,翻魂齐晋。尔时王身,文武英邈,
【7】策量山海,坐算知天,谋无不决。平杜、葛二军积年之寇,扫荡齐魏革化之民。京洛清晏,关东贴然,安置宰守,人民复业。惟有丑奴、莫折,屯聚蚁众,扰乱三秦。
【8】贺拔与王俱时受命,龚行天罚,各领虎将百千,刚奋争先,擒丑奴于泾州长坑之原,戮莫折余烬在大秦之域。河凉息宁,关陇倏同。平泾定秦,王有阵敌之功,
【9】重勋难彰,除原州刺史。在任清俭,与民水菜不交,閤绝私觌,皎然冰镜。恩同子产,后比周邵。令名昭著,远近钦穆。寻转为夏州刺史。尔时,贺拔仆射为关西行
【10】台,侯莫陈为陇右行台。各领所部拟伐凶逆。时有灵州刺史曹渥,圮黄河之难,不祇国命。而贺拔仆射心欲讨恶,志公无二。而侯莫陈阴生妒嫉,密怀徒害。
【11】王时在西夏,闻仆射薨于原州,即领所部星赴平凉。尔时大军,见府公薨背,人怀异望。王自至泾,誓约六军,泣而言曰:“昔洪演纳肝,苞胥央秦;解阳执楚,至死
【12】不二;纪信代君,焚烧其身;伍员报父兄之仇,孙武令而言之:'一人欲死,百人不当;万人欲死,横行天下。’遂能灭强楚于娘城之侧,破越军会稽之野。况我等诸
【13】军,将同韩白,众如虎狼,今不为君雪耻,岂可立身于地上乎!”因即将士同心,扬威西讨,时不逾朔,顿荡除凶虐,斩侯莫陈元恶党类。虏掠众军,悉恕不咎,遂总摄
【14】百万,志平国难。至永熙年中,高贼猖狂,弄威并、相,主上嫌恨,遂迁京师,内外百官,归还雍都。知王神机独决,视彻九霄,负武迳文,镇越社稷。所领将帅者,皆进
【15】有曹刿之机,退怀孙膑之策,指日光回,吹流谷壑。其士卒也,手把长戈,雄毅跳山,蹴石成风,吸岳崩思。故武帝拜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丞相。威振八极,六合
【16】来宾。北有茹茹,倾国归降;南伐梁国,君刑民迁。交广请命,西定宕昌、邓至、吐谷浑称蕃,贡献相寻,礼及中原。君臣和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盗贼大匿,奸
【17】诈不行。故能除挽枪于九霄,扫尘遐于六莫。囹圄无阿枉之囚,幽涧无屈滞之士。令行仁涣,遵同慈父。昊天不吊,春秋五十,薨于长安。百姓号墓,如遭考妣之
【18】丧。国王大臣,咸推世子代其父位,心在哀迷,未治军府。天鉴积善,必加余庆,善恶报应,惟在上灵。是以汤王自烧,甘泽降注;宋景思殃,荧惑一宿,为之三徙,天
【19】道无亲,惟德是予,玄像垂曜,万国共仰。魏主知天命去已,祚归于周。周畏天之命,即依恭受。而天王既临万国,寻思汉祖,乃尊谥太上皇。魏文谥父为武帝。昔
【20】我周之绍隆,武王灭纣,谥先文王。今既天归周恒,应袭其故,遂依尊号文王,班告天下。乐等与大都督夫蒙携帅、都督杨哲、都督吕璨、都督治石岗县傅元绪、
【21】都督治阳安县史于仲、武康郡丞刘延、治怀远县刘开、都督王祥、都督冯延、都督郑业等。出自布素,蒙王采拔解褐入朝,位登三司,恢身殒命,无以上报,虽肝
【22】肠糜烂无过时之哀。窃唯上古非臣子不树碑铭,非其神而祭之者谄。乐等今从柱国大将军、大都督、甘州诸军事、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边戍岷蜀,因防武
【23】康,不胜悲切。故于分东之岭,显益之冈,天落石旁,为王敬造佛二尊宝堂。药王在其左,普贤在其右;文殊师利,挟持两厢;飞天化生,在上驰翔;狮子吒呰,在下
【24】侏张;百神庄严,内外黄黄;鉴察愚真,济其道场。前立灵碑,文字书扬;龟龙交般,岩巍昂藏;刊石隐文,万代弥常;赞其功勋,永序延康。赫赫文王,才高少昌。
【25】扫除四凶,建节秦阳。总押百万,其锋难当。仪同督将,智济三刚。文学儒士,态殊陈张。平弥燕赵,进师金方。克捷三秦,悬褂边疆。群奸敛平,众逆消亡。南定庸蜀,
【26】西及胡羌,北降茹茹,东南夷梁。六合清晏,济济康康。百官厘务,佩玉锵锵。各治其职,抚导胜常。百民率舞,男女显章。六畜满原,粟帛盈仓。汉称文景,周咏成康。
【27】论此德绩,上及三皇。抑强绥贵,采擢贤良。覆载之下,赞言明王。故颂其德,刊文碑旁。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大成期。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语出《书林藻鉴》,马宗霍辑)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裴李岗文化,在裴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大成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喜欢 请点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