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人可能会有短处,有些事可能会涉及到他人的隐私。
一个有教养的人会选择不去暴露他人的隐私,不去谈论他人的短处,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会伤害到他人,也会玷污自己的品格。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短处,不去揭露和谈论,这样才能够建立起真诚的友谊,也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作家贾平凹曾写过一个故事:
朋友有口吃,说话慢。
一天,我们几个人走在路上,遇到有人过来问路,没料到问路人竟然也是个口吃。
整个问路过程,这位口吃的朋友没有说过一句话。
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说,朋友答道:
“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
不揭人伤,不笑人短,适时装一点傻。小小的细节,彰显的是一份为他人考虑的体贴和做人的格局。
《弟子规》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每个人都有不想触及的隐私,和难以启齿的话题,不愿意他人得知,更不愿意被人刨根问底。
有时候,你以为的玩笑,可能是别人想要遮盖的伤疤。所谓的尊重,就是别在伤口上撒盐,别在痛处上扎针。如果自以为是地戳中他人的伤心处,揭开他人伤疤,是一份冷漠,也是一份残忍。
人与人之间,无论关系有多亲密,隐私,别去说;伤疤,别去揭。明朝皇帝朱元璋,年轻时生活困难。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乡下的朋友都来找他攀关系。
有一次,一个老乡来到皇宫,跟朱元璋叙旧。老乡对朱元璋说起以前的穷日子:
“还记得我们去芦苇荡偷蚕豆,你真是穷怕了,还抢豆子吃。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吃,被杂草卡住喉咙,差点翻白眼。”
老乡越说越激动,把朱元璋出丑的画面,描绘得十分详细。他原本以为把这故事说出来,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结果,朱元璋没有感动,反而很生气,当即下令把他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