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众多的本能之中,说话是最具代表性的天赋,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才能更便捷的交流。
即便是一个尚且年幼的孩童,在稍加学习过后,也能够流利的吐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但说话这件事,看似轻描淡写,不费吹灰之力,实际上却隐藏着一个的人的修养与阅历。
美国作家琼森就曾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会说话的人,任何时候都能把话说得游刃有余,为人处世都展现出极高的情商与德行。
而胡乱说话的人,往往只为逞一时口舌之快,给自己招致无妄之灾,为家人带来不幸。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这3个道理: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
01
知人不评人
现实的日常生活之中,谁都免不了与他人接触打交道,遇到各色不同的人更是常有之事。
有些人与自己志同道合,能够把酒言欢,谈天说地,彼此意气相投,成为了知己之交。
还有些人则恰恰相反,无论是想法还是观念都大相径庭,根本没有多少共同语言。
甚至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有着明显的缺点与不足,行事作风自己也并不能看得惯,瞧得上。
在与这类人相处时,稍有不慎就会产生矛盾,闹得双方都两败俱伤,最后不欢而散。
其实引发争执的直接原因,多半都是因为两边发生了口角,终究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就像电视剧《乡村爱情》中,总是喜欢到处喧哗的谢广坤,就喜欢没事对别人品头论足。
对家里人他总是一副一家之主的模样,批评起儿子儿媳来口不择言,变相挑起两人的矛盾。
和村里的解放四邻们,他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总是当面抨击别人的不足,不给人面子和台阶下。
也正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以及毫无修养的做法,大家对他的评价始终是统一的厌恶。
正所谓:“宁可闭口缄默,也别胡言乱语,言之不足,反遭其噬。”
知人,是清醒;而不语,是修养。有见解但不轻易言明,明察秋毫却不妄加评论。
如此一来,才能既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又彰显自身的高雅修养和胸襟。
02
知事不言事
很多人心里藏不住事儿,一旦听到一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就四处散播,闹得满城风雨。
这样的做法,看似满足了自己一时的口舌之利,却也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失去对方的信任。
因为很多事,并不适合拿到台面上来说,比如涉及到别人隐私的问题,就不应去妄加评论。
但很多人都对此不以为然,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处胡说八道,惹是生非,却浑然不知。
《论语》中有言:“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德行一旦有损,便很容易招致祸患,或许短时间内能平安无事,但长期以往必然凶多吉少。
三国时期的杨修出生名门望族,从小天赋异禀,博才多学,在曹操帐下出任主簿,总揽内外。
虽然杨修的才气很高,但其情商却很低,经常有意无意地冲撞曹操,导致曹操十分厌恶。
汉中之战,曹操久攻不下本想退兵,却有些不甘,传军令时便用了“鸡肋”二字当口令。
众人都不解其意,杨修却站出来解释:“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是要退兵了。”
于是,杨修便传令三军班师回朝,曹操听闻以后,越发讨厌杨修的多事,便下令将其杀害。
正如《淮南子》中所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很多事最后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秘密被轻易的泄露。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知事不言事,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这才是处世的智慧。
03
知理不辩理
在这喧嚣无常的人世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争论,从不停歇。
为了一件事的对错与否,人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不惜大打出手,搞得头破血流。
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和自己争论的那一方,到底能不能争论出一个结果。
如果对方是与自己同样水平的人,都能就事论事,从事情本身出发而讨论,那自然道理越辩越明。
可若是对方根本就是撒泼打滚的无赖,那就算自己真的有理,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怎么与不讲理、素质低的人吵架才能赢?”
下面获得最高赞的答案,说得很有意思:
“永远不要和愚蠢的人争辩,他会把你拉到与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当自己和别人开始争吵时,其实就已经输了,因为根本就没有赢家。
并不是所有人都分得清对错,讲得清道理,跟这些人说得再多,也不过是在白费口舌。
庄子有言:“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
不是一个层次的人,那任何的争论都将是对牛弹琴,除了让自己平添烦恼,别无它用。
一个人最大的清醒,就是对无理之人保持沉默,一笑置之,绝对不要多说一句话。
知理不辩理,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更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非常欣赏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当我开口说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空虚。当我闭嘴时,却觉得充实。”
说话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而会说话的人,是生活中高明的艺术家。
一句话,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管住嘴,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学会沉默,管好自己的舌头,就远离了很多烦恼,摆脱了很多人际关系的纠葛。
做一个沉默的人,沉默面对人生的风云;修一颗安静的心,安静做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