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之宋词诵读与赏析(70)——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民生   2025-01-12 15:01   北京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暗香(旧时月色)

词作者:姜夔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

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

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赏析

姜夔(约公元1155年—1209年),字尧章,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姜夔孤贫不第,终生未仕,依靠朋友接济、售卖字画为生。他多才多艺,于词道犹精,作品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诗说》《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暗香》,姜夔自度曲,标明“仙吕宫”,词前有小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冬天,姜夔冒雪访范成大于石湖,应邀谱曲填词以咏梅花。后张炎用来咏荷花、荷叶,改词牌名为《红情》《绿意》。此调九十七字,前片五仄韵,后片七仄韵,例用入声韵部。
这首词感怀今昔,借咏梅寄托词人的身世之感。上片侧重写与梅花有关的美好回忆,与而今的落寞形成对比。起三句回忆过去月下赏梅,梅边吹笛的场景,情致高雅而豪迈。接下来“唤起”两句承上,增加了“玉人”冒着严寒同赏梅花的场景,境更美,而情愈深。“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陡然一转,词人自比何逊,感叹才情同年华一并老去,往昔的豪情风采,曾经相伴的佳人,如今都已不复可寻。壮志消磨,岁月蹉跎,无限感慨。末二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又一转折,此刻虽无咏梅的心情,但竹林边的几簇梅枝,把冷香送入宴席之中,把词人的心绪搅起千层涟漪,诗思难以遏止,不得不又重拾“春风词笔”。
下片重在抒发身世之感,在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和对比中含蓄道出。换头四句,先荡开一笔,说想要折梅寄远,可叹路途遥远,积雪阻碍,欲寄而不能,于是无限惆怅。江国,指河流多的地区,即江南。折梅相寄,用北魏陆凯《赠范晔诗》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接下来“翠尊”两句,继续诉说相思之苦,折梅欲寄而不能,因此对翠尊、红萼伤心哭泣。词人转换了一个角度,说红色的梅花虽然无言,但仍在相忆我与佳人携手赏梅的美好往事。接下来“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两句,顺承上文,回到过去,美好的往事是什么样的呢?是我曾共佳人携手同游西湖的时候,千树梅花盛开,倒映在西湖碧绿的水面之上。何等胜境,何等温馨,以壮语诉柔情,是大手笔!而且词人从冰冷的湖中倒影去写花开热闹的景色,表达了真实的内心感受:当时是无比温馨,在此刻回忆起来,却又无限苦涩,恐怕再也回不去了。刘熙载《艺概》用“幽韵冷香”来评价姜夔词,可谓精准。结拍“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两句又回到现在,眼前的寒风吹落梅花,花落难寻,旧欢难觅,宛曲不尽,倍极伤心。问“几时见得”,表面上在问何时能再见到梅花,其实是在问何时能够和佳人重逢。全词以疑问结尾,以梅花纷落之景语收束,不尽缠绵之意,余味无穷。

这首词是咏物名作,全篇与所咏之物“不即不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略过物态的描摹,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有关,重在抒写与梅相关的情感、故事。张炎《词源》要求咏物词“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以此观之,《暗香》堪称典范之作。

撰稿:江合友

诵读赏析:张倩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推荐阅读 ★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京彩台湾
传递权威的对台政策,展示别样的京台风采,讲述暖心的人物故事,提供及时的涉台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