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老家,三姨带着她的小孙女来我们家玩儿,三姨的小孙女特别乖巧,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给她拿了好吃的,她先看看三姨,三姨点头了她才敢伸手拿,拿过去之后说谢谢,然后自己慢慢吃。
期间三姨跟老妈聊天,说些亲戚们之间的事儿,三姨的小孙女就乖乖坐着,不差话,也不唠叨要回家。
我忍不住说:三姨,冉冉好乖呀,一点都不闹人!
三姨笑着说:那可不,从她六七个月就是我带了,她爸妈在北京打工,一年回来次数有限,她跟着我特别乖,我说什么她就听什么。
说这话的时候,三姨还是挺自豪的,的确如此,老一辈人对待孩子就是如此,他们总会认为,那些乖巧懂事不惹事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但事实上养一个过于听话懂事的孩子可能是父母的失败,更大的可能是孩子的内心缺乏安全感。
懂事的孩子,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
淘气爱玩,爱说爱笑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们成人在工作岗位上也会聊天,也会趁着领导不在偷会儿懒,何况小孩子呢?
如果孩子过于懂事,做什么事情之前要看大人的脸色,那说明孩子的真实性格是被压抑的,他不敢在大人面前释放自己的天性。
就像三姨家的小孙女,连拿块点心都要看三姨的脸色,明明想出去玩儿,但是坐在那里不敢动,会把大人喜好放在第一位,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类孩子是懂事,是听话,但往往也是内心缺爱,自己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自己讨好大人,大人高兴了自己才有好日子,一旦大人不高兴了,可能会朝自己发火,所以他们会下意识顺从大人,把大人的需求放在首位。
如果大人总是强调孩子懂事、听话,那孩子会更向这个方向发展殊不知,过早懂事独立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可能会更多。
我们要允许孩子不乖,允许孩子哭
敢爱敢恨,敢哭敢笑,这样的人活得才真实,这样的人大多都是在爱中成长的人,因为身边有人宠、有人爱才会敢笑敢哭,才会时常表露内心的真实情绪,内心的真实想法。
所以家有儿女,一定不要强迫孩子不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哭声很敏感,听到孩子哭会抓狂,甚至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闭嘴,把眼泪憋回去!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情绪是长期压抑的状态,这类孩子从小看似很坚强,其实内心是缺乏的。
负面情绪需要及时疏通和表达,负面情绪就像体内的垃圾一样,需要及时倾倒,如果不及时清理,就堵在心里,遇到小事儿还可以撑着,如果一旦遇到想不开的事儿就容易走极端。
有个发小,我们小时候经常一起上下学,她属于那种性格特别沉稳的姑娘。
那会儿上小学,周六日我们会踢毽子、跳绳、剪纸,也会跑到野地里撒欢,发小除了上学放学跟我们一起走,其他时间很少跟我们一起野着玩儿,就算上下学的路上,她也很少说话。
后来小学毕业发小就不再上学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喜欢同村一个男孩,表白被拒绝后,发小就一直钻进自己的世界里了,现在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孑然一身,经常骑自行车来回跑,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然了,发小的情况只是个例,但不管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对于成人来说,“哭”是每个人的权利,哭是情绪宣泄的途径。
我们作为父母,尽量不要用我们的权威去制止孩子哭,或者不停得跟孩子讲道理。
就像我们,遇到难过的事情不自觉哭出来,哭过就会觉得好很多,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的哭不代表孩子就是淘气,孩子就是不坚强,其实仅仅是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
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只需给孩子一个拥抱就好了,那些大道理留到以后再说吧!
只有我们允许孩子表达情绪,让孩子认识情绪,将来孩子才能学会管理情绪。不要让“懂事听话”这些字眼束缚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