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同晶替代对铁(氢)氧化物表面活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文摘   科学   2023-12-07 10:01   江苏  
作者:徐晋玲,赵爱霞,杨雅楠,王 凤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卷期:《土壤》2023年第55卷第5

铁(氢)氧化物普遍存在于陆地、水生环境和大气气溶胶中,其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丰富、表面反应性强,在控制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形态、转化和归趋方面有重要作用。土壤中的铁(氢)氧化物极少以纯相存在,由于Al3+自然丰度高、与Fe3+ 性质相近,Al3+易替代铁(氢)氧化物晶格中的Fe3+发生铝同晶替代现象。铝同晶替代可改变铁(氢)氧化物结晶度、晶胞参数、颗粒尺寸、形貌、羟基位点类型和密度等性质,从而影响其表面电荷特性和反应活性。

铝同晶替代铁(氢)氧化物的相关研究已从多方面展开,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铝替代对铁(氢)氧化物晶体结构、磁性、溶解性等矿物性质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关注其对界面反应过程,尤其是营养元素(如P)和污染物质(如AsCr等)吸附行为的影响(图1)。然而,有关铝同晶替代影响铁(氢)氧化物性质的不同研究之间结果相差较大或结论相悖, 使结论不具普适性。此外,现有研究对铝同晶替代如何影响铁(氢)氧化物的界面过程及其机制缺乏解释或解释不全,难以准确理解和预测铁(氢)氧化物的环境行为。为此,本文综述了铝同晶替代对铁(氢)氧化物晶体结构(晶体学性质、矿相转化以及形貌和比表面积)、表面电荷(电荷密度、零电荷点)和界面过程(吸附容量、吸附形态)的影响, 比较、分析了不同研究结果异同点及原因,解析了铝同晶替代影响铁(氢)氧化物表面反应活性的机制。

基于综述分析,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深入探究铝同晶替代铁(氢)氧化物的形成转化机制, 掌握其性质变化规律,构建铁(氢)氧化物铝替代量–结构–反应活性定量关系    

2) 借助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ATR-FTIR、原子力显微镜和基于自旋回波序列的NMR等高精度的结构和形态分析技术,结合化学形态模型、DFT等模拟计算方法,从定性到定量解析铝同晶替代铁(氢)氧化物不同晶面界面机制,探究铝同晶替代影响铁(氢)氧化物反应活性的主要机制,预测不同铝替代量铁(氢)氧化物界面行为及其环境条件变化响应,有助于准确评估不同风化土壤中元素的化学形态与有效性。

3)研究对象由实验室合成过渡到天然铝同晶替代铁(氢)氧化物, 研究体系由单一实验室体系趋向于实际土壤环境,从而更准确地描述和预测铁(氢)氧化物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1 Web of Science中铝同晶替代铁(氢)氧化物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密度与网络可视化分析

作者简介


徐晋玲  讲师  硕导

山东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2019年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土壤环境、环境界面过程与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各 1 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土壤期刊
传播土壤科学,搭建交流平台,助力科技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