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在旧书店淘到一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曾经很火的杂志《海南纪实》,1988年创刊号到1989年第8期共9期。 这本虽然从创刊到停刊只有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的杂志却在八十年代末名震一时,创造了杂志市场神话,见证了那个年代纸媒的辉煌 。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祖国大地,地处沿海的海南作为最大的特区省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及窗口,春潮涌动,生机勃勃,经济改革呼之欲出,文化复苏蓄势待发。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活跃的各类海南报刊有近百家,报纸如:《海南开发报》、《特区家庭报》、《中国特区时报》、《海南特区旅游报》、《海南侨报》、《海南法制报》、《海南青年报》、《特区信息报》《海南经济报》杂志如《天涯》、《椰城》、《金岛》、《五指山》、《现代青年》、《东方女性》、《东方养生》、《特区时空》、《特区法制》等。
1988年10月,一本由著名作家韩少功担任主编的月刊《海南纪实》在南国大地创刊。杂志定位于新闻纪实,力图关注热点问题、挖掘新闻内幕,揭秘和解密历史事件,以鲜活的版式风格和特别选题以及不易获得的图片吸引了广大读者。
从《海南纪实》创刊号的编辑就能看出杂志的特色,杂志封面、封底均采用多幅人物照片加重点文章标题组合,扉页只有目录及刊登的文章标题,并不像别的杂志那样为文章设置不同的栏目。内页文章全部配以人物或者事件新闻照片,没有手绘插图。突出了刊物的新闻性、纪实性。刊物共96个页码的容量也超出了大部分期刊。
杂志一上市即受欢迎, 为满足市场需求,杂志社多次加印,仅创刊号就累计发行了60余万册,杂志出版到第三期发行量就突破了100万册,一时间声名鹊起,风行一时,创造了当时国内期刊杂志发行的奇迹。
《海南纪实》 杂志为月刊,一炮走红后,当时出现的场景是书商开着卡车,拎着一麻袋一麻袋现金到杂志社“抢”最新一期的《海南纪实》。当时许多书贩为了争取《海南纪实》在某地的发行权,甚至提着名烟名酒名茶和各种珍贵礼品和回扣的意思,来找杂志社成员。随着发行量的节节攀升,要同时在三家印刷厂印刷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曾经有位书商,每次都要8万册。每到杂志出刊时开来大卡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时没有百元面值的钞票,一捆捆十元面值的人民币数得杂志社人员手指发麻。不到一年,杂志社就买下十多套房产供员工居住,光缴税就近百万元,当年市场火爆可见一斑。
然而好景不长、盛极而衰,1989年10月,随着国家《关于压缩整顿报刊和出版社的通知》的发出,创刊未满一年的《海南纪实》被迫停刊,杂志社的财产,全部上交给了海南省作家协会。
八十年代初期是中国报刊大发展 的时代,但像《海南纪实》这种主打新闻时事和纪实文学,以“揭秘”“解密”热点稿为读者提供大餐,对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的进行观察和深度解析的杂志,难免不会触及敏感社会问题和话题,引起争议,这在当时国家进行报刊整顿的大环境下夭折也就不足为奇了。
往事并不如烟, 三十多年后,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本纸张已经发黄的杂志,仅看那些文章标题和图片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本杂志的锐气和与众不同,在当时能受到读者和市场的青睐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些文章对于我们今天了解那个年代的人和事还能提供不少鲜活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