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用ChatGPT打完美赛A题;交论文时:希望能冲O、F奖,出成绩后:啊?S奖?

学术   2025-02-03 16:39   上海  

作者:豆浆白倒,来源:知乎

本文为作者2024年参加美赛后的文章。

2024年美赛,这次参赛没有和人组队,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带着ChatGPT打完了美赛A题,我谈谈我对A题的思路吧:

选题的时候先读了C题发现看不懂网球的规则,接着读了B题但感觉对B题没有欲望(?),EF两题需要查找大量资料但没有队友的我本身查资料的能力就很弱,想试一试D题但看着自己只有83分的运筹学果断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

读了A题后第一反应是要用微分方程来描述,恰好我整个大学生涯中还没有一次是用微分方程完成作业/参加竞赛的,于是选择了A题开始了2024美赛的征途。

一开始一堆看了B站的思路,都是在Lotka-Volterra 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我也尝试根据他们的思路跑了仿真代码,结果发现这个种群总是一开始数量就往下掉、最后莫名其妙就死光了?我觉得这不太现实吧。

后面我忘记是哪里提了一嘴这个种群可以假设是没有天敌的(不过没说原因)(真想不起来了,我现在怀疑是梦里提的一嘴,如果真的是做梦看到的话谢谢老天爷庇护之前建模比赛被冤枉的我),这让我更坚定了网上各家的模型问题很大:没有天敌的物种,所有生物都是自己的食物,怎么可以使用Lotka-Volterra 这个把自己当作被捕食者的模型?

后面有人提到这东西其实在美国是入侵物种!这下我突然大脑升级了!我便根据该假设基于Logistic微分方程模型增加了一些环境上的限制因素(性别比例、食物数量、环境承载力、栖息地要素)进行改进。

Python跑完最后发现效果很好嘛,图画得真的好看、耐看、顺眼,完美地呈现前期入侵物种该有的样子而且最后物种还没死绝

于是我就把无天敌的假设贯穿全文,每讨论完一个问题就把模型的结论和现实那个物种在美国的情况相联系,然后自吹自擂说符合现实情况、模型科学可信准确率高(但有一说一从模型仿真得到的结论真的符合这东西的现状)。

全文就建了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把前三问回答了,根据第四问的要求增加了寄生虫种群的微分方程得到了第二个模型。最后做了个简单的灵敏度分析,然后在模型评价和结论那边又自己吹了一小下。

我反正感觉打的挺好的,回答的问题有理有据,还是得取决于美赛评委的感觉啦(虽然用GPT-4打磨了很久但还是担心自己的摘要不够好,希望可以拿一个好的奖吧,最好是O奖、F奖)。

而且前三问因为是同一模型,得到的结论居然还是一贯连续、没有矛盾、互帮互助(?)的;还有,了解到美国人对这个种群恨之入骨的态度,我把一些结论的用词稍微改了一下()。

反正我觉得我好棒,一个人可以干三个人的活!提前半天就交了,美美不熬夜,这是最好的一次建模竞赛经历了。

后续

散了散了,一个人拿了个S奖……

作者论文:厦大管科 | 2024美赛A题S奖论文分享与讨论

最终是否获奖涉及的因素很多,数学建模毕竟是团队比赛,三个人合作共赢的力量还是远大于一个人的;作者本身也说了,还得取决于评委的感觉.不论结局如何,能一个人搞完整道题已经很不容易了。

-----------------------------------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

回复 “”,b站课件、数模资料在群文件

回复“课程”,查看入门级数学建模精品课程(常用模型的原理讲解+例题+matlab编程,附带课件与代码)

点击查看:“从零开始学数学建模”系列课程

数学建模BOOM
北海与你分享数学建模知识和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