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这3种食物要少吃,生寒湿、伤脾胃!尤其是阳气不足的人

文摘   2025-01-01 15:33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周末的清晨,小林蜷缩在沙发上,手里抱着昨晚刚打开的酸奶,想着给自己补充点营养。

可谁曾想,到了半夜,她却被阵阵胃疼折腾得睡不着觉,手脚冰凉,连翻身都觉得没力气。


迷迷糊糊间,她回忆起最近几次这样的状况:吃了些冰冷的水果、喝了杯冷饮,胃里总是闹得不痛快。


她不禁自问:“这是怎么了?我以前明明不怕冷,怎么现在一到冬天,就总觉得浑身不舒服?


入冬后,人体阳气内收,脾胃也变得更加敏感,如果不注意饮食,很容易伤到脾胃,加重寒湿之气,导致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冬季养生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禁忌——入冬后,这3种食物要少吃,尤其是阳气不足的人,吃多了只会让身体雪上加霜。


入冬后脾胃更容易受伤?

《黄帝内经》中有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意思是说,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支撑着生命的活力。一旦阳气受损,身体便会百病丛生。


入冬后,气温骤降,人体为了适应环境,会收敛阳气以保暖。


如果此时大量摄入寒凉食物,就会消耗本就宝贵的阳气,甚至导致寒湿之气入侵,加重脾胃负担。


 脾胃本是身体的“后天之本”,一旦脾胃受损,气血生成不足,整个人就会陷入疲乏、胃胀、手脚冰冷的恶性循环。


那么,哪些食物最容易偷走你的阳气?以下这3种,尤其是冬天,建议大家一定要少吃。



1、螃蟹:

螃蟹是秋冬季节的餐桌宠儿,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那一口膏黄,更让人垂涎三尺。


中医认为,“蟹性大寒,最损脾胃”。 螃蟹的寒性不仅会直接伤害脾胃阳气,还容易加重体内湿气,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寒、寒湿体质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如果实在想吃螃蟹,可以在烹饪时加入姜片、黄酒中和寒性;吃的时候搭配温热的食材,比如紫苏叶、姜末蘸料等,帮助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但对于体质虚寒、正在感冒或消化不良的人,建议直接忌口。




2、绿豆:

绿豆,作为夏季消暑的佳品,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效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的寒凉属性也让它在秋冬季节显得格外“不合群”。


冬季寒冷,人体需要温补来维持阳气,但绿豆却偏偏是“降火”高手。

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吃了绿豆后,不仅无法消化,还可能引发胃疼、腹泻等问题。

如果冬天实在想念它的味道,可以将绿豆炖煮得更软、更烂,加入红枣、枸杞等温补食材,以减轻其寒凉之性。



3、寒凉生冷食物:

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生腌食品,这些寒凉生冷的食物,在冬天里看似“新鲜”,实则给身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这些食物不仅温度低,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脾胃阳气来消化运化。


  • 典型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是新鲜或富含营养的食物,就全年无禁忌。

寒凉生冷的食物在冬天的危害却被严重低估。


特别是现代人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少,本身阳气不足,再吃这些食物,更容易导致气血不畅、疲乏无力。


  • 如何调整?如果一定要吃生冷食物,可以搭配醋、姜、葱等温热调料中和寒性;从冰箱里拿出的食物,尽量放至室温或加热后再食用。


冬天养阳,护胃为先

除了避免寒凉食物,我们还可以从日常饮食和作息中,进一步保护脾胃、提升阳气。

1、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冬季适合多摄入温补食材,比如红枣、山药、羊肉、姜汤等。


这些食物不仅能温暖肠胃,还能增强体质,帮助身体更好地抵御寒冷。


  • 推荐食谱:红枣姜枣茶、山药小米粥、羊肉萝卜汤。


2、避免熬夜伤阳气

中医认为,熬夜会耗损人体阳气,尤其是在冬天,充足的睡眠尤为重要。


建议大家晚上10点前入睡,让身体在深夜的“修复时间”里更好地养精蓄锐。


3、日常小动作,助力脾胃养护

  • 暖身艾灸:艾灸神阙穴(肚脐)、关元穴、足三里,可以温补脾胃、提升阳气。


  • 推腹按摩:用手掌从胸口向下推到小腹,力度适中,每天推揉5分钟,有助于消化、疏通气机。


结尾:

冬天是一个“藏”的季节,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善待自己的身体,让阳气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


少吃寒凉食物,多关注脾胃健康,从每顿饭、每个小时的作息开始,都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你在这个冬天,温暖而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重庆城市TV民生眼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