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回归一批竹简,揭开胡亥登基真相:赵高背了两千年黑锅?

文化   2024-10-06 18:19   安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南方的路途中,不幸染病而死。在其临死前,立下了遗诏,欲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并命令赵高保存这份诏书。然而,心怀鬼胎的赵高,为了避免扶苏继位后会刁难自己,选择了篡位谋权。
但此举需要得到丞相李斯的支持,赵高便利用李斯贪权的弱点威胁他。之后,在赵高、胡亥、李斯三人的合谋之下,将秦始皇立下的遗诏篡改,成功扶持扶苏即位。而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先后被逼自杀,令人唏嘘。
以上是《史记》中关于胡亥如何即位的具体记载,也是最被世人认可的正史记录。然而,2009年发生了一件事,却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胡亥究竟如何即位?似乎还有待考量。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且听历史象细细道来。
2009年1月,北京大学接收了一批从海外抢救回归的竹简,一共有3300多枚,抄写年代最晚在西汉中期,因此这批竹简被称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这批竹简一共有20多卷,其中第三卷叫《赵正书》,记载的主要就是秦始皇相关的一些事情。《赵正书》的部分内容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颇为相似,但是,在一些关键性的地方,却差别巨大!
《赵正书》中,对于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的这段历史,是这样描述的:
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秦始皇在巡游天下的时候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丞相李斯和御史冯去疾冒死向始皇进言:“如今我们远离国都,恐怕大臣有变,请立胡亥为太子。”秦始皇说:“可以。”
于是便有了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的历史。

这段记载,与已经形成主流的《史记》中的记载,可谓差别巨大,在这段记载中,胡亥的继位登基,是秦始皇认可的,而不是由赵高、胡亥、李斯等人密谋纂改遗诏实现的。
同时,在这段记载中,赵高全程都没有露脸,如果事实如此的话,那么赵高就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枚背锅侠了,整整背了两千多年黑锅。
在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秦始皇会叫“赵正”?因为秦始皇的母亲是赵国人,而且秦始皇是在赵国出生的,按照当时的命名方式,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秦政,所以秦始皇在一些史籍中又被称作赵正。

咱们言归正传,其实,无论是按照《史记》还是《赵正书》里面的记载,胡亥继位,在逻辑上,都是说得通的。
首先,公子扶苏很早就被秦始皇打发到了边疆,而始皇帝一统九州巡狩天下的过程中,一直把胡亥带在身边。要知道,秦始皇一共有30多个孩子,却独独把胡亥带在身边,由此可见,秦始皇心里对胡亥是极为肯定的,让他继位也是正常之举。
那么公子扶苏个人品德更为当时的世人认可,为什么就是得不到秦始皇的认可,反而还被分配到充满战乱,不安全的边疆呢?
因为战国末年,列国的战争打了几百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打算废除之前的分封制,秦始皇、李斯都意识到了,分封制就是这几百年战乱纷争的根源,只有全中国统一成铁板一块,才能消灭战乱,而只有郡县制,才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受儒家学派影响颇深的扶苏却反对如此,他认为分封制是祖制,是礼法根本,不可更改,此后秦始皇对扶苏就慢慢疏远了。
胡亥虽然品行能力没有扶苏出众,但却深受法家思想的熏陶,从小就跟着赵高、李斯学习大秦律法,所以胡亥在治国思想和意志上,更加契合秦始皇一些。那么秦始皇选择把皇位传给胡亥,让他把自己的治国方略继承下来,这也是正常考量!

历史河
有趣的、未知的、隐藏的历史细节与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