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六交响曲“悲怆”看柴可夫斯基的人生观

文摘   2024-11-27 22:00   浙江  

↑↑关注回复“听课” 免费获得古典音乐100问》试听课


独家推荐

古典音乐100问丨音乐史大纲


从第六交响曲“悲怆”
看柴可夫斯基的人生观


柴可夫斯基在其死前创作了一部惊世的交响――《降b小调第六交响“悲怆”》,单看这样的标题交响,似乎印证了这个伟大音乐家的死亡,事实上,这部交响不仅旋律极其优美,无愧于柴可夫斯基“旋律大师”的称谓,而且该曲也融合了作者的人生哲学的沉思。

柴可夫斯基说:“第一乐章是激情、满怀信心、渴望有所作为,第二乐章是爱情,第三乐章是失望,第四乐章以生命的熄灭来结束。”这些最初的构思虽然未能在第六交响曲中完全实现,但确实成为作者创作此曲的思想基础。

柴可夫斯基本人非常喜爱这部作品,说自己“将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了……”并说:“在这一生中,我从来也不曾感到这样满意、这样骄傲和这样幸福!因为我知道自己写成的确实是一部好作品。”


 第一乐章 
现实与渴望的矛盾


一开始简短的引子缓慢,由大管奏出,给人一种毫无生机的暗淡感受,似乎预示了这部交响曲的悲剧性。大管艰难地爬行,动机犹如一个人的叹息声,步履蹒跚地迎接悲剧的降临。低音提琴使用长音烘托整个气氛,使得这个“叹息”更加具有厚度,从而更加具有厚重感。作者一开始似乎就陷入了一种沉思之中。短短五小节预示后的主题,成了贯穿于第一乐章的主要思想动机,第一主题之后紧接着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以及强而有力的和声,随后出现的长号旋律和前后的旋律都没有关联,这种突兀插入的乐段,一般认为是俄罗斯天主教死者弥撒典的曲式,可以看作这是柴可夫斯基写给自己的安魂曲。

接着,副部主题首先由加了弱音器的弦乐奏出,旋律优美如歌、温暖真挚、宽广安宁,崇高而富诗意,仿佛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甜蜜回忆,充满了对幸福、光明的渴望与憧憬。柴可夫斯基的注解是“我又呼吸到了家乡的空气。我又听到了妈妈的声音。”这个“回光返照”般的主题被称为人类交响乐文献中最美妙绝伦的慢板主题。聆听过后,常令人心碎无比、枪然黯下。

一声炸响,柴可夫斯基使用了“晴天霹雳”般的闯入手法打破了美梦,所有的幻想都变成了现实,展开部结尾响起了俄罗斯教堂中《与圣者共安息》的挽歌音调,音乐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再现部再一次出现了焦灼不安的主部和代表光明与幸福的副部。作者向往美好的极大热情在悲痛中逐渐消逝,孤寂的单簧管慢慢地散去。低音弦乐器8次反复拨奏的步伐般下行音阶凄切而无奈地结束了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总的来说展现了作者的人生矛盾,可谓开门见山,作者一直尝试在第一乐章中营造自己心中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感,第一乐章可以说表现了作者的疑问,可以理解为作者正在尝试正视这组矛盾,但这组矛盾让作者坐立不安,心生悲剧感。



 第二乐章 
作者心中理想生活的展现

第二乐章是一首难得的五拍子作品,圆舞曲曲式,在这部分中,作者似乎突然跳离了“悲怆”的主题,也似乎不再思考他一开始展现出的矛盾,一切问题都似乎都闭门不谈了。作者换了一种交谈方式,一切显得平和。笔者认为这首旋律极其优美的圆舞曲中,表现了柴可夫斯基对于心中理想生活的想象。该乐章中,作者运用了一定的俄罗斯民族旋律,但毕竟是小调,俄罗斯这种忧郁的小调性格贯穿了第二乐章,仔细想来并没有脱离“悲怆”的想象。

这首圆舞曲为谁而跳呢?也许就是跳给作者自己看的吧!犹如带着眼泪的微笑,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原来还是有这么一个温暖的地方,寄存着自己对于乡间田园生活的想象。作者面对矛盾突然采取了“脱离”的办法,既然有了矛盾,又无可奈何,那就想想自己心中最为温情的一面,希望从中获得力量。回忆中有着甜蜜的一面,当然也不可避免有苦涩的一面,这也是这一乐章一个小小的矛盾。


 第三乐章 
勇于抗争


第三乐章是整个交响曲中最为激烈的一章,作者通过这章似乎要传达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似乎就是柴可夫斯基对于整个矛盾的思考后的决定。

第三乐章采用了谐谑曲和进行曲相结合的曲。全曲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配器的运用。旋律优美是一方面,在配器方面,作者使用了不同乐器来演奏主题,每当一个乐器在表现主题的时候,其他乐器并没有因此而削弱了主旋律的表达,而是在“后面”“跃跃欲试”,似乎随时抢了“风头”,管乐的几种乐器的衔接毫无痕迹,小提琴的快速拉奏营造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紧张感”。

这部分的音乐,作者似乎从第一乐章的纠结中得到了答案,心中似乎一下子坚定了下来。作者不再去思考这些矛盾,而是选择了“战斗”,不管现实如何,就要像战士一样站出来,而不是一味地思考。这一乐章显示了作者坚毅的一面,但需要说明的是,该乐章虽然富有斗志,但是并没有显示作者战胜了困难的一面,“悲怆”的主题被反复在第三乐章中演奏,这样一来,又暗示了“悲剧性”的结局,照应了最后的第四乐章。

勇于抗争的人生哲学在这一乐章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似乎要告诉世人,他在人生的悲剧性的命运中选择了抗争,在抗争中展现其价值。


 第四乐章 

对于人生悲剧性的无奈


第四乐章,采用了安魂曲曲式,是一首标准的安魂曲。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通常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悲枪》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速度缓慢的哀歌,浸透了安魂曲的气氛。下行的哭泣般的旋律给人呜咽凄凉之感。一个经受着百般折磨、蹂踊的灵魂,在死神面前最后一次体验生命中所感受过的一切。他依然在向生活致意。当沉闷的锣声响起,作者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悲哀绝望中,主人公终于投向死亡的怀抱。音乐在葬仪般的气氛中静静地结束。

对于人生的哲思在这一乐章体现淋漓尽致。作者暗示了人一生的悲剧性,一个人一旦存在于世上,就不得不面对和作者一样的矛盾,回顾这一生的时候这种现实与渴望的矛盾一直存在。而这种矛盾的结局不可避免是悲剧的。


柴可夫斯基的人生观

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的形成需要考虑很多方面,但本文避而不谈它的形成。柴可夫斯基的人生矛盾可以说也是大多数人一生需要面对的矛盾,该曲不妨说是柴可夫斯基在回顾一生的心路历程。一开始作者展现了这个矛盾,在第二乐章中作者尝试回避,而第三乐章中,作者发现还是要站出来,选择了抗争,最后第四乐章,作者难以逃离人生的悲剧性,这种思考也是作者在面对一生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是一种作者人生观的表达。当然,作者人生观暗含了他悲剧性的性格。这种悲剧性的性格是他对人生“悲怆”性认识的基石。

总的来看,柴可夫斯基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虽然结局是悲剧性的,但是作者一直尝试提出矛盾并解决矛盾。

文章来自网络
文章仅用于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独家课程
《古典音乐100问》
0基础古典音乐史丨新手入门
300期核心课程丨 800首古典音乐
50位音乐家丨 七大历史阶段丨古典音乐手册PDF


古典音乐入门,就听这门课 ↓

上图扫码 - 永久收听(附文稿)

课程试听👇


《古典音乐100问》音乐家清单

蒙特威尔第丨帕赫贝尔丨维瓦尔第丨巴赫丨亨德尔丨格鲁克丨海顿丨莫扎特丨贝多芬丨舒伯特丨舒曼丨门德尔松丨肖邦丨李斯特丨帕格尼尼丨柏辽兹丨勃拉姆斯丨小约翰·施特劳斯丨圣·桑丨布鲁克纳丨马勒丨理查德·施特劳斯丨格林卡丨强力集团丨柴可夫斯基丨斯美塔那丨德沃夏克丨格里格丨西贝柳斯丨韦伯丨瓦格纳丨古诺丨比才丨罗西尼丨贝里尼丨多尼采蒂丨威尔第丨普契尼丨德彪西丨拉威尔丨勋伯格丨贝尔格丨韦伯恩丨斯特拉文斯基丨欣德米特丨萨蒂丨巴托克丨亚纳切克丨格什温丨科普兰丨拉赫玛尼诺夫丨普罗科菲耶夫丨肖斯塔科维奇丨梅西安丨约翰·凯奇丨亚当斯



扫码学习👇
上图扫码 - 在线收听 - 永久有效(附文稿)

收听方式

① 扫码在线收听

下载“小鹅通”APP 收听(可下载后台播放)




赠送音乐手册
购课用户获得可获得
精美电子版PDF共180多页(可打印)


资料领取(重要)
已购用户,发截图👇
👇阅读全文订购《古典音乐100问》 ( 立即订购)

听古典
书杰《古典音乐100问》,推送节目信息、音乐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