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董建超 范宝尊
又是一年春将至。春节期间,“山东武警”新媒体矩阵推出“新春走基层 兵记者在战位”专栏,各路“兵记者”组成采访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生动呈现各级官兵牢记职责使命、紧抓练兵备战的昂扬状态,倾情讲述广大官兵枕戈待旦、坚守战位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示基层部队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武警青岛支队船艇中队,实地探访这支总队唯一的专业水上力量,了解他们19年不停航,重新跨进“先进”行列的奋进故事。
“船艇离码头部署,各战位人员就位”,伴随着“呜呜呜”的汽笛声,沿海交通艇驶离码头。临近春节,“兵记者”董建超走进武警青岛支队某部船艇驾驶室,亲身体验了一次船艇航行训练。
“今年是我服役的第17个年头,我如愿见证了中队再次跨入‘先进’。过去的一年无论于我、于中队来说都是非凡的一年”站在船艇甲板上的一级上士李杭望着海平线若有所思地告诉“兵记者”。
船艇随着海波轻轻摇曳,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生疼。此刻看着船艇官兵们忙碌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过去的一年,他们走过的跨先路,艰苦而励志。
翻开他们湛蓝色的荣誉册,中队政治指导员告诉“兵记者”,经过多次编制体制调整,自2005年获得基层先进单位后就一直与先进无缘。“2016年甲交艇退役后,没有大型船艇装备,立身的本领无处施展,缺少了任务牵引,虽然官兵一直拼搏奋进,中队全面建设稳步提升,但在支队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竞争氛围中,总是‘差一口气’,好几次与先进擦肩而过。”
在介绍中队的历史时,政治指导员又给我展示了一张“集体三等功”的奖状,那是总队在1989年为表彰参与黄岛油库爆炸救援的甲交艇所颁发的,看到这张带有历史感的奖状,当年船艇官兵的神勇画面仿佛浮现眼前。
“老前辈们赢得的光荣,不能在我们手里丢了!”2023年12月,中队接到了接装任务命令,官兵们又看到了评优的机会。中队党支部也趁热打铁,开展了大讨论,带领大家克服“先天不足、努力无用”的消极思想,激发官兵“打翻身仗”的渴望和动力。
创先争先之路绝非“一蹴而就”。
来到交通艇的学习室,在这里摆放着一本泛黄的“航海日记本”,同行的航海兵给兵记者介绍了它背后的故事。
2023年12月,13名接装官兵奔赴安徽芜湖造船厂担负沿海交通艇接装任务,为记录官兵接装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接装分队官兵坚持每日撰写接装日记。
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写着,“历时171个日夜,交通艇穿越24个城市,经过100多个岛屿,航行1600海里,从安徽芜湖航行到山东青岛。”这些从历史里走来的文字,记录了这一群专业的船艇兵们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完成了这个了不起的挑战。
站在甲板上,艇长百感交集地告诉兵记者,船艇入列以来,总队、支队党委高度重视船艇中队后续的建设发展,去年7月份为中队补入8名士官学校毕业学员,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就在上个月2名满服役期一级上士也如愿实现延期服役,船艇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全体官兵在“接装”、入列工作到转入日常抓建、开展人装结合训练中,不断锤炼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打赢本领。“中队的全面建设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也因此获得2024年度‘四铁’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嘉奖。”谈及这一年的奋斗历程,艇长话语间满是自豪。
平静的海面上暗流涌动,船艇的起伏也越来越大。走进幽暗的机舱,正在检查各项仪器的机电班班长贾光辉思绪万千。这位一级上士,是该部接装分队的一员,也是资深业务骨干,见证了老甲型交通艇的服役、退役,和新沿海交通艇的接装、入列。
15年前贾班长下连来到老甲交艇,生活环境的艰苦让他不能忘怀。“新交通艇入列,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提供了新的平台舞台,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贾班长和他的战友明白,随着任务形势的演变和难度大幅增长,需要掌握的知识量激增,他们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
强军兴军的时代重任,让该部官兵不敢有丝毫懈怠,船艇入列以来如何推进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始终是他们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像贾班长这样,想坚持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船艇兵还有很多,大家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跟新入列的“战友”—沿海交通艇形成默契,锻造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完成接下来更多、更艰巨的任务。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寒风呼啸、呵气成霜之时,恰是强训提能、磨炼意志的绝佳时机,望着寒冬的海面,“兵记者”感慨不已。
他们是属于这里的,船艇官兵的专业技能必将更加高超,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用忠诚、责任、担当书写奋斗强军的新篇章。
监 制:王国平 主 编:李连茂 杨一鸣
责任编辑:王大振
投稿邮箱:sdwj_new@163.com
小编微信:zhz83458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