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风雨 安行四方!气象服务守护交通畅行丨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政务   2024-10-10 09:45   北京  


气象是影响交通安全和运行的重要因素。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发,对交通安全和货物运输造成较大影响。

  

面向交通保畅,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探索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气象服务保障体系,着力强化交通气象服务科技创新支撑,提升交通气象服务综合能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气象智慧与力量。

  

强化部门合作 实现信息共享标准统一

  

公安、交通运输和气象部门三方强化合作,推动信息高效传递与共享,最大化发挥各自优势。

  

“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中,我们有交通监控信息,但缺少具体的数据,不能量化判断浓雾和道路结冰情况。而气象部门有数据,但又看不到实时的图像。”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广林介绍。

  

依托数据共享,可实现更精准的灾害预警和更高效的应急响应联动。基于这一共识,多部门推动建立有效沟通、联合会商及信息发布机制——

  

2012年,中国气象局与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实现全国公路沿线监测信息共享。

  

2020年,公安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试点”工作;2022年起,中国气象局、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组织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建立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全业务流程——建立平台、发布预警、现场确认、进行管制并及时反馈,三部门在深度协同联动基础上,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互通,形成监测、预警、管控、发布、处置、反馈、评估等管理工作闭环。

  

今年9月15日,第13号台风“贝碧嘉”逼近我国华东地区,当日10时前后对江苏产生较大风雨影响。江苏省气象部门进一步深化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试点成果运用,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沟通,及时就台风风雨及其对交通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作出提示。根据气象预报预警,G40沪陕高速崇启大桥段,启东南、启东北、启东东收费站相继关闭;沪苏通大桥采取限速60千米/小时,禁止大客车、“三超”、危化品车辆驶入的管制措施……在精细化服务保障和有关部门及时响应下,江苏全省高速公路总体运行平稳。

  

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集成综合平台 供图:江苏省气象局

随着信息共享和机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部门的合作从日常协调迈向更深层次——联合制定交通气象相关标准,确保各部门在统一框架下协同作业、减少误差,力求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此前,传统的交通气象监测设备因种类繁杂、安装复杂等限制,标准不统一,难以大规模布设。今年8月,中国气象局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编制印发《集成式交通气象监测仪技术要求》和《集成式交通气象监测仪测试大纲》,对交通气象监测仪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统一集成。

  

“这不仅有利于交通气象设备升级,还为后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奠定了基础。”孙广林表示。

  

立足国家战略 推动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立足海洋强国战略,中国气象局持续强化港口、海上运输及海洋渔业气象服务,为港口作业有序与船舶安全进出保驾护航。

  

作为华北地区冬季天然气调峰保供的重要枢纽,中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具备全时段LNG船舶进出港作业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多一刻作业时间,就多一分效益。

  

今年春节期间,位于天津南港工业区的天津LNG接收站附近出现海冰。摄影:王军

2021年1月6日至7日,渤海出现大风天气,“天鹅座号”LNG运输船无法在天津港顺利靠泊。
  
1月5日下午,天津气象部门以公里级网格预报产品和梯度风订正预报模型等为支撑,发布实况、逐小时预报,研判寻找合适的靠泊“窗口期”。随着“6日白天风力可达8级至9级,7日上午开始风力逐渐减弱”的预报信息传至中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港务运行中心,7日中午,第一艘满载6.9万吨LNG的运输船成功靠泊。

  

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然说:“近年来,在近海航线方面,气象信息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航运风险。精细气象服务信息还能为航线规划设计与船舶调度提供参考,助力风险分析及效益评估,保障航行安全。”


船舶在远洋行驶中同样需要气象护航。气象导航在应对海上台风、恶劣风浪和减少人员伤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船舶安全、经济航行的重要保障。

  

“海上最怕遇到极端天气,我们需要根据海域航区未来天气、海况条件、航速要求和船舶性能等,做好航线规划。”北京海通基业国际货运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航运安全经理陶晨瑜说。

  

自2017年起,气象导航团队着手建立我国远洋气象导航业务,着力构建以风云气象卫星及洋面观测、中国气象局全球数值预报为基础,全球智能网格预报为支撑,融合海洋学、航海学以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的远洋气象导航技术体系,集中攻关船舶智能航行、航行风险评估、船舶失速算法等技术,建设了新一代远洋气象导航系统。

  

今年7月,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船“国信1号”正在黄海执行航运任务。随着第3号台风“格美”生成且强度逐渐加强,若船舶仍按原计划航线行进,就可能遭遇台风带来的猛烈风雨。

  

气象导航团队获悉后,迅速为“国信1号”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7月23日至30日,每日向该船舶发送未来3天的详细天气及海况预报,并提供绕航路线建议。在气象导航团队的指引下,“国信1号”避开“格美”风雨影响较强的区域,最终安全准时抵达目标港口。

  

强化科技创新 从减少损失向预见风险转变

  

近年来,气象部门持续提升交通气象风险预报与预警能力,推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自主研发算法实现道路沿线的能见度、路面状况和天气现象等智能识别,推出可更早识别潜在相关气象风险的交通路面专业预报模型,为交通出行“预见风险”提供安全保障。

  

浓雾、道路结冰的监测预报预警一直是公路交通难题。立足实际需求,气象部门从监测、预报、预警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强化科研攻关,拓展交通气象服务场景,建立交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实时显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及风险产品等,即时响应交通运输等部门需求,并实现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产品的定制加工与智能分发。

  

对于浓雾、强降雨、冰雪覆盖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识别精度需求,大力发展基于视频图像的能见度和路面状态智能识别技术,通过高精度图像处理算法,实时分析路况及气象条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的能见度数据和路面湿滑、积雪等信息。同时,加强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技术研究,通过集成多源气象数据,建立道路交通气象预测模型,对暴雨、冰雪、浓雾等高影响天气和灾害风险实现精准预测、及时预警。

  

气象科技创新“有的放矢”,推动气象服务从减少损失向预见风险转变——

  

今年初,安徽出现多轮雨雪冰冻天气,降雪范围广、累计雨雪量大,并伴有冻雨。

  

时值春运期间,为缓解高速公路通行压力,提升交管部门清雪防冻除冰调度效率,安徽省气象局及时推出车道级路面状态识别监测产品。该产品基于利用高速公路摄像头视频图像数据,构建区分路面积雪、路肩积雪、积水、潮湿和干燥等5种路面状态的车道级识别模型,可实时监测路面状态变化。

  

安徽交管部门依据监测预警情况科学决策,累计调集各类除雪机械设备1482台,出动除雪机械约980台班,撒布融雪剂2000余吨,有效保障路网整体平稳运行。

  

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效益逐渐显现。2023年,110条优化提升路段因恶劣天气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4%,道路封闭次数同比减少61%,交通延误时间同比减少60%,综合评估社会经济收益约19亿元。

  


作者:史光浩(闫泓、朱晔、陈晓颖、索晨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杨奥清 张宏伟 王素琴
审核:段昊书

中国气象局
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运维,具有国家新闻出版资质;原创内容版权归中国气象报社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