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系统谋划加快推进气象科技强国建设

政务   2024-10-15 22:14   北京  


10月15日,全国气象科技大会在京开幕。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讨交流“十三五”以来气象科技发展改革进展成效,研究部署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任务举措,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出席会议并强调,新征程上,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加快推进气象科技强国建设。期待各方携手,以科技创新的磅礴之力驱动新时代气象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新篇章。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毕宝贵、张祖强、熊绍员、宋善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纪检监察员虎虓,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丑纪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许健民、陈联寿、徐祥德、张小曳、沈学顺出席。

来自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20个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3所合作高校,中国科学院有关负责同志与会。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携手攻坚,相关部门和行业单位大力支持、协作,共同推动气象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加快完善,气象基础前沿研究不断深入,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力支撑业务服务发展,气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气象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气象科技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为在建成科技强国目标指引下,加快气象科技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要求,坚持学深悟透,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以“八个坚持”重要思想引领气象科技发展新征程,以“五个强大”重要要求催生气象科技发展新动能,以建设科技强国“五大任务”重要部署指导气象科技发展新实践。要锚定战略目标,准确把握新阶段气象科技发展的形势要求、机遇挑战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带来的机遇挑战,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赋予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气象科技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科技进步为气象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针对率先建成气象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实践路径和工作重点,会议从四方面进行系统谋划。

一要紧扣目标要求,牢牢把握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这一工作主线。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科技强国“大写意”,落脚到气象领域的“工笔画”,细化为气象科技创新各领域各环节的“施工图”。

二要依托大计划大平台大协作,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起“亚澳非”季风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打造气象融合创新大平台,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协同高效的气象科技攻坚组织体系,推动气象创新链、业务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贯通。

三要聚焦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增效,扎实推进深化气象科技改革这一关键举措。要健全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气象基础业务能力、高水平人才支撑体制机制,完善气象行业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气象科技全方位全链条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要落实科技管理“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要求,不断夯实气象科技治理根基这一重要保障。要深入践行“9119”工作法,坚持主动、互动、联动,不断完善气象科技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气象科技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希望各与会单位继续加强对气象科技工作的指导与支持。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科技委各成员单位、各高校院所、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打造高效协同的国家气象创新体系,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气象强国提供有力气象科技支撑。

会上还发布了2024年度评价的21项优秀气象科技成果。南京大学、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北京市气象局、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广东省气象局、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等单位作交流发言。

中国气象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级专业气象科研院所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会议还在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设立分会场。

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作题为《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 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辅导报告。

会议将持续至16日。其间,与会代表还将进行分组讨论。



作者:叶奕宏
编辑:李悦 王素琴
发布:张琳皓
审核:叶海英

中国气象局
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运维,具有国家新闻出版资质;原创内容版权归中国气象报社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