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锡乃|《七绝•孤秋》自评——兼与新学员谈“七绝”诗创作

文化   2024-10-08 05:29   山东  

七绝•孤秋

楼锡乃

风声入树凋黄叶,草色连山落暮沉。
远近秋光人不见,纵然金曲独长吟。


本人借用对联出句的即兴作《七绝•孤秋》,它是一首描写深秋的七绝诗。本文根据诗词“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作一简单自评,并与新学员谈谈如何创作“绝”诗。


起句“风声入树凋黄叶”。开门见山,确定基调。主要写了 “风声”、“ 凋”、“ 黄叶” 三个元素,交待了时间(秋季)、地点(野外),确定了全诗的基调:“凋”。草木花叶枯萎脱落,凋残、凋枯、凋零、凋敝。与“凋”相关联的是一幅深秋的图景。


承句“草色连山落暮沉”。 宣染加深,烘托气氛。深秋的景色,本应是彩色的、浓郁的,把大地点缀得如诗如画。蓝天白云下,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呈现出一种热烈而又悲壮的美感。由于起句的“凋”注定了不能写秋色的美,而要写深秋的“悲”。“ 草色”“ 落暮”“ 沉”进一步宣染、烘托了深秋的“悲壮”、 深秋的“孤独”。


转句“远近秋光人不见”。“远近秋光”既是对上面两句的总结,又是对合句的提示。“人不见”转的合理、自然、天衣无缝,“纵然金曲独长吟”就不会觉得突兀、生硬。


合句“纵然金曲独长吟”是诗眼。纵然有美好的秋光,纵然有优美的金曲,“人不见”也只能独自长叹,孤芳自赏了。写景是为叙情服务。“纵然金曲独长吟”达到了景为情所依,情为景升华的作用。


读了上面《七绝•孤秋》简评,相信大家对“绝”的写作有了初步的了解。


写“绝”并不是合律合韵凑成四句就成一首诗,四句诗里有内在逻辑关联。下面再如何谋篇、如何构思作一简单的论述。


近段时间,出联的老师为我们起了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句确定了诗作的基调。有了写作的方向,所以对联学习不仅为我们今后写诗奠定基础,也为现在练习写诗提供思路。


那么有了出句如何写承句呢?上面说了起句写了秋季的“风声”、“ 凋”、“ 黄叶”三个元素,秋季除了这三个元素还有哪些呢?蓝天白云、山川河流、丹枫金桂、草木露霜……众多的秋季元素都能出现在承句里。但承句要与出句对应,不能来个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你不想写“悲秋”,你可以把出句作悄悄的修改。


写好了承句,写转句第二个难,有时往往写不下去。这时你就要思考,自己写起句与承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表达何种思想感情?俗话说:诗言志。写诗肯定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一定是有感而发。这样去思考,也许你就有了方向。


合句是诗眼,是最出彩的地方,前面三句都是为她服务的,是诗人最应该着力的地方。
按照我上面所论述的理论,吴文军同学昨天即兴创作:“风声入树凋秋叶,雨点敲窗唤我身。昨夜巴山池水满,今朝路路是归人。”

是不是感觉承句和转句关系有些倒置?秋风凋秋叶--秋雨涨秋池—秋雨敲秋窗--路路是归人,是一首意境非常美的七绝诗,当然,这是个见,诗无定法,正所谓条条马路通罗马。


但愿以上赘述,能对新学员有所启发。

山东作家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巴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