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风险提示
九月步入深秋,凉意悄然弥漫,日间与夜间的气温差异日益显著,此时,正值各大学校及托幼机构迎来新学期,人群的高度聚集、频繁流动,无形中为各类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铺设了温床。重庆疾控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防范猴痘、登革热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一、猴痘
猴痘是猴痘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潜伏期通常为6-13天,最长21天。皮疹主要出现在面部、四肢及生殖器周围等,经历脓包和结痂几个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高危人群是男男性行为者。目前无治疗特效药,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有一定保护作用。
防控措施
1、避免与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2、避免接触可能携带有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避免捕捉、宰杀野生动物。
3、高危人群应主动了解猴痘预防知识,若出现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猴痘样症状,应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就医。
二、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叮咬传播,我国高发期为每年5-9月。潜伏期通常为5-8天,早期症状以高热为主,短时间内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病后2-5天在颈部、四肢及面部出现皮疹,半数病例有出血表现,严重者可诱发器官大出血并引发休克。
防护措施
1、清除伊蚊孳生地,清除水坑、石穴、竹筒和缸罐等各类积水容器。
2、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如必须前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室内安装蚊帐、纱窗、电热蚊香等防蚊、灭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驱避剂。
4、如近期前往拉美、加勒比、东南亚等地区的归国人员,在归国半月内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传染病定点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三、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污染所引发的。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虽不如夏季那般炎热利于细菌快速繁殖,但凉爽的天气也可能导致食物储存不当而滋生有害微生物。此外,随着雨水丰沛,促进了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其中不乏毒蘑菇等潜在危险源,若不慎误采误食,极易引发中毒事件。
防护措施
1、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常引发呕吐、腹泻、神经系统紊乱、肝肾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等。预防毒蘑菇中毒根本办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2、保障餐食安全卫生,不购买无资质的食品。尽量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采购食材,确保食材新鲜、安全、无害。在外就餐选择资质齐全、环境整洁的餐厅。
3、正确烹饪加工食材。食品经充分烧熟煮透后再食用,注意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要生熟分开,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每餐按需备餐,尽量不剩饭菜,剩饭菜冰箱保存时要注意加盖储存,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END
来源:重庆疾控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