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陪玩陪聊帮拍照的“私人陪游”兴起,灵活便捷又能规划行程路线,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
“私人陪游”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旅游体验。同时,该模式对促进旅游服务创新也具有探索意义。然而,少数陪游者不遵守契约精神和诚信缺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比如,陪游者缺乏应急专业技能,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给游客提供必要的援助;有的收费高,服务水平却一言难尽;还有少数人以陪游服务为幌子提供有偿擦边服务等。这些乱象不仅让“私人陪游”模式变得不靠谱,也践踏了诚信和契约底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钟栎娜表示,不少“私人陪游”缺乏资质的审核,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和人身风险,甚至涉及衍生服务的灰色地带,这些不合法的内容或者道德争议进一步放大了安全的隐患。
在北京从事地接服务近二十年的导游马璇表示,“至于安全保障,如果在行程中突然摔倒受伤,旅行社可以去报险,而个人承接则无法为客人提供这种保障。”
江苏省消保委平台发文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的规定,从事导游活动应当取得导游证,导游为旅行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导游业务。
在此背景下,“私人陪游”的合法合规性就值得考量。“私人陪游”与传统导游业务存在一定差异,不能简单等同,能否用规制导游业务的法律规定去对“私人陪游”服务进行规范,也需要深入探究。但毫无疑问地是,“私人陪游”服务需要得到进一步规范。
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江晓晨)、工人日报-中工网(张智全)、荔枝新闻、江苏省消保委、中国青年报等
编辑:龚珏
审定:郭颖颖
核发:刘悦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