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商洛是全国唯一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是环秦岭优质生态烟叶核心区。近年来,商洛烟区紧紧围绕烟叶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创新驱动与双融合发展策略,聚焦烟叶质量提升、烟农增收,通过成立“刘国顺教授商洛工作室”,联合科研院所、工业企业组建了一只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培新质生产力,促进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陕西省洛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推动农机、农艺、农田、农服“四位一体”深度融合,聚焦新烟田建设、新农机应用、新农人培育,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扎实推进。
宜机化改造坡塬地成了“致富田”
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的洛南县地处秦岭腹地,坡塬地相对较多,制约着烟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经营。
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洛南县局(分公司)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将烟叶产业纳入全县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基本烟田保护和土地集中流转,打造10个土地流转示范村,集中流转土地11550亩种植烟叶和粮食作物,全面探索粮烟融合发展,启动“烟田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建设“烟叶+大豆”套种核心示范区1万亩,夯实了烟农增收基础;另一方面,统筹各类涉农规划、政策和资金,大力推进烟田宜机化改造,累计建成高标准烟田2.8万亩,开展撂荒地整治及复种3500亩,建成烟叶千亩村27个,核心烟区、优质烟田产能占比90%,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同时,洛南县局(分公司)试点探索烟田轻度宜机化改造模式,制定坡塬地块宜机化烟田改造标准,建立2个千亩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广泛推进田埂破除、地界合并、垄沟平复、坡度减缓等轻度土地治理,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土地集中流转后,烟叶合作社组织挖掘机对耕地进行破埂去垄,使小田并大田、坡地变平地,还修筑了田间便道,方便大型农机进田作业,许多撂荒地现如今成了‘致富田’。”洛南县城关街道七岔口村党支部书记郭斌高兴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以全国统一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实施推广为契机,洛南县局(分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实地勘察,绘制数字烟田“一张图”,为烟田宜机化改造、农机宜机化再造提供数据支撑。结合农机推广实际,洛南县局(分公司)坚持“轻简宜机、质效并重”原则,及时修订完善宽窄行种植、机械化移栽、带茎烘烤、四次采收等技术标准,初步构建适合半山丘陵地块农机农艺融合的烟叶生产技术标准。
根据移栽机作业方式,他们将移栽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等农事活动整合起来,实现了移栽环节机械化联合作业;全面推广粮烟宽窄行种植模式,提升中型农机通过率;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联合开展烟草农业科技攻关,优化生产技术体系,推广实用技术,推进轻简作业,最大限度减工降本。
装备升级老把式成了“新农人”
聚焦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洛南县局(分公司)持续研发高效适用“新农机”,培育职业化“新农人”,开发数字化“新农具”,走上了一条高质高效、助农增收的全程机械化之路。
围绕育苗工场、田间生产、烘烤工场三大作业场景以及耕、种、收、苗、管、烤六个作业环节,洛南县局(分公司)深入开展问题导向型技术攻关活动,依托烟叶生产技术骨干和QC课题小组,创新研发了新型烤烟覆膜机、烤烟装卸杆、烟叶回潮机等多种烟用农机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并先后在烟区推广应用。同时,洛南县局(分公司)近几年连续召开农机“赛马”现场会,完成9个环节15款适用农机装备的选型定型,推进一机多用“一体化”作业,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着眼培养职业农机手队伍,洛南县局(分公司)加强与农机站、农机厂商及地方农机协会合作,联合培养了一支农机作业与维修保养队伍;着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他们依托烟叶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平台、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育苗、机耕、植保等机械化专业服务队,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拓宽服务半径。
为满足烟农快捷、便利、多样的需求,洛南县局(分公司)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结合烟叶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推行“滴滴”式农机服务模式,试点重点环节托管服务,提升农机作业覆盖范围和服务效率。此外,为探索烟叶提质增效新路径,洛南县局(分公司)充分发挥金叶科技小院平台作用,深化“产学研用推”一体化贯通,积极向烟农介绍烟叶产业的最新成果、技术要领,开展实地“问诊”,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大力发展“烟杆—生物质”“秸秆—高碳基修复肥”等循环农业,引导相关企业与烟农合作社开展“订单式”生产,改造传统密集烤房584座,新建新能源烤房675座,持续推动烟叶产业走上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将立足烟区实际,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新路径,持续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快培育烟叶新质生产力,助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洛南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郭小宝表示。
(东方烟草报:赵星 / 图 任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