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亳州 | 骑兵团在亳县之八:寻找骑兵团在亳县的印记

时事   2024-11-02 10:21   安徽  
点击上方亳州晚报关注我们


骑兵25团党代会代表合影。1951年9月16日摄于亳县。

01


我与骑兵团的不解之缘

1949年9月1日,第三野战军直属教导师骑兵25团进驻亳县。正在母亲肚子里孕育的我也进入了亳县。不久后,我在亳县出生。

我从小是听父母讲骑兵团的故事长大的。

2004年那年,原38军装甲6师在筹办师史馆时,追溯到该师21团的前身──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

作为骑兵团的后代,我应邀提供父辈的回忆录、老照片、历史文物,以及骑兵团老战士的信息。起初,能联系到的父辈战友寥寥无几,于是我从各个渠道打听和寻找,协助装甲6师最终找到了五六十位老骑兵或他们的后代。

2005年10月,当把骑兵团作为重要陈列内容的师史馆开馆时,看到一件件饱含历史沧桑的珍贵革命文物,看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已经耄耋之年的老骑兵,听到大家对这支英雄部队的赞美之词,一种难以按捺的冲动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同时,一种难以言状的羞愧充溢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作为这支英雄部队的后代,竟然对这支英雄部队的历史一无所知,对父辈和这些传奇的老骑兵一知半解。一定要把这支英雄部队写出来,要把这些传奇的老骑兵写出来,要把这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留给后人。

▲图1:2001年孟秀玲在《解放》雕塑前留影。图2:2018年孟秀玲在《解放》雕塑前留影。

于是,我们踏上了“追寻”之路,努力寻找父辈所在部队——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的足迹,寻找这支英雄部队的诞生、壮大和发展历程,寻找这支具有传奇色彩的神奇部队的真实故事,寻找这支英雄部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寻找这支部队的灵魂——铁骑精神!

首先要找到老骑兵及后代,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故事。于是我从各个渠道打听和寻找,发了上百封信,打了无数个电话,用了10多年的时间,找到了230余位老骑兵或他们的后代。由于多年没有联系,在电话中,老骑兵们和他们的后代们激动异常。我又到北京、南京、合肥、上海等地拜访这些老骑兵们,见面时,仿佛见到了自己已去世多年的父母,那种亲情、那种温暖融化了我的心!

我们是骑兵团的后代,从小耳濡目染,对骑兵团的故事和骑兵团的叔叔阿姨也算比较熟悉。但真正深究起来,落笔写书,方知相差甚远。有形的东西已经难找,无形的更不易提炼。好在父辈留下了一些回忆录,有关档案馆还存有为数不多的资料,还有一些仍健在的骑兵团的叔叔阿姨们的热情帮助。

营干部欢送程朝先团长及夫人合影,1951年10月21日摄于亳县。

经过4年的漫漫自费写作之路,2009年,专著《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62万字、300余张照片,隆重地向骑兵团老前辈交上了一份浸透血与火的红色战史,尽到了我们无法推卸的责任。

在我们撰写《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的过程中,拉近了骑兵团后代们的心,使更多的后代加入“追寻”的队伍,加入宣传“铁骑”的行列。

当骑兵团的后代们“追寻”到这支英雄部队的足迹、故事、灵魂后,骑兵团及老骑兵成为后代们心目中高耸的丰碑!

部分女兵欢送杨允贞合影。左起:管守贤、玲淑毅、王霞英、唐 霞、杨允贞,1951年10月摄于皖亳。

02


寻找骑兵团珍贵照片拍摄地

1952年5月20日,骑兵25团与原战车独立6团合编为华东军区装甲兵,新的战车独立6团,移防河南省商丘县朱集。我也随父母离开了亳县,当时我已3岁。

骑兵25团3营的医护人员合影。(左1排:玲淑毅,刘月琴、刘文东)。

自从幼年离开亳州后,我第一次回到亳州是2001年1月。本是在徐州旅游,突发奇想,想到自己的出生地亳县、淮海战役父亲智逼敌降的刘集战斗现场(现为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追歼陈官庄突围敌坦克的现场(亳州北芦家庙)去看一看。于是,我拿着一张军用地图和指南针,乘着一辆军车从徐州出发一路寻找。当在亳州市一处马路环岛看到解放军怀抱幼儿的雕塑时,太亲切了,哎呀!那个幼儿不就是我嘛!

骑兵25团文书会议1951.7.13。

我手里有许多骑兵团在亳县的照片,许多都是在深宅大院里照的,那是老骑兵团前辈们在亳县留下的许多精彩的历史瞬间,成为真实记录骑兵团在亳县生活战斗弥足珍贵的史料。
我打电话问哥哥孟路东:“骑兵团团部驻地的深宅大院在哪里?当年是何人的?”我哥哥1952年离开亳州时已8岁,许多事儿他都记得。
我哥哥说,骑兵团团部住的都是大地主、大商人的深宅大院,规模很大,有三进院落,里面是大院套小院,庭院内空地就有足球场那么大,院里都是砖头铺地,门前种的都是石榴树。骑兵团团部对面及不远处也有三四处豪宅大院作为营团干部的家属院,而各大队(营)驻地在县城边缘或城外,条件就比较差了。

参谋长孟昭贤在亳州1950年。

他记得骑兵团大操场也很大,从团部穿过一条小胡同就可到达。他经常去看骑兵团训练马术,训练马时放鞭炮,让马适应战争环境。他还看到骑兵在马上练平衡。

马上平衡训练。

由于准备不足,尚未结识当地的同志,两眼一抹黑,我没有找到骑兵团团部驻地,无功而返。
2018年9月,我第二次回到亳州,通过亳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陈陵生的指引,在新华路找到了骑兵团团部旧址,现为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武装部,但原大地主、大商人的深宅大院全部拆除,遗迹全无。原来院子比较大,后来陆续建了家属院,办公区就缩小了。陈陵生从1958年到1970年都在武装部附近居住,曾到武装部家属院去过。他多年来一直研究亳县历史,主编过多部亳县党史书籍。
陈陵生告诉我:“当时骑兵团团部在新华路路东,家属院在团部的路对面,都是地主大院。后来新华路路西也变成了武装部家属院。上世纪80年代,随着新华路拓宽,路西的武装部家属院也开发成楼房了。”我明白了,骑兵团前辈的照片应该是在新华路路东骑兵团团部院子里(现谯城区武装部院内)照的。
陈陵生又带我去找骑兵团大操场,先找到了我哥哥说的那一条小胡同,胡同口有几个老人在下象棋。我问:“大爷,原来的骑兵团大操场在哪里?”一个老人说:“是骑兵连呀,就从这儿往前走。”另一个老人说:“都拆了!盖成小区了。”我们出了胡同,骑兵团大操场难觅踪影,已建成鸿雁住宅小区,人流熙攘、车水马龙。
陈陵生告诉我:“骑兵团的大操场就是老衙门院广场,那是清朝县衙门口的广场。”我明白了,骑兵团训练马术、老骑兵骑马的戎装照应该是在骑兵团大操场上照的。

▲团长程朝先1950年摄于骑兵团大操场。

03


两次在《解放》雕塑前留影

2001年1月我回亳州时,在一处马路环岛见到了解放军战士雕塑,并留影纪念。如今雕塑还在吗?陈陵生告诉我:“《解放》雕塑建于1996年,原来在魏武大道和古泉路交叉路口的环岛上,2014年迁移到皖北烈士陵园了。”
骑兵团团部旧址“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武装部”。

直通骑兵团大操场的小胡同。

在皖北烈士陵园西南角,我见到了这尊雕塑,底座上写着“解放”两个大字,寓意解放军曾6次解放了亳县,亳县人民感念解放军的恩情。而我联想到的是身为解放军骑兵的父亲抱着我,投身于解放和保卫亳县的战斗中。我激动地又一次在《解放》雕塑前留影。
骑兵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是新四军也是华东野战军唯一的建制骑兵团。骑兵团的本事是练出来的,骑兵团的威风是打出来的。骑兵团以勇猛顽强而威名远扬,屡建奇功、威震敌胆,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创建立下了卓越功勋。骑兵团现由第82集团军合成某旅传承,是全军一流的数字化装甲劲旅。
我们作为骑兵团的后代,“追寻”到这支英雄部队的足迹、故事、灵魂后,老骑兵成为我们心目中高耸的丰碑!随着老骑兵的渐行渐远,我们骑兵团的后代们聚在了一起,共同宣传铁骑历史,学习铁骑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军事实力统计工作会议全团文书、书记合影。1951年7月13日摄于亳县。

(作者孟秀玲:骑兵25团参谋长孟昭贤之女,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4师分会副秘书长,潜心于新四军历史的研究。)

文化亳州 | 骑兵团在亳县之—骑兵团进驻亳县剿匪

文化亳州 | 骑兵团在亳县之二:亳县军民同庆新中国成立

文化亳州 | 骑兵团在亳县之三:文化工作全面活跃

文化亳州 | 骑兵团在亳县之四:庆祝骑兵团建团10周年

文化亳州 | 骑兵团在亳县之五:亳县剿匪最后一仗

文化亳州 | 骑兵团在亳县之六:淮海战役中发生在亳县的刘集遭遇战

文化亳州 | 骑兵团在亳县之七:骑兵团火速出击追歼敌坦克

文:孟秀玲
编辑:王红燕  校审:丁静  审核:马明亚

亳州晚报
亳览天下 州藏古今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