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用典丨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文化   2025-01-26 19:55   四川  



      由于种种原因,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我们既为11亿人脱贫而深受鼓舞,也为8亿多人仍然在挨饿而深为担忧。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论坛发表主旨演讲,2015年10月16日


2015年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


  原文  



  自天子达于庶人。好恶哀乐。其修一也。丰约劳佚。各有其制。上足以备礼。下足以备乐。夫是谓大道。天下国家一体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下有饥民。则上不备膳。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徒跣而垂旒。非礼也。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东汉·荀悦《申鉴》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出自东汉荀悦的《申鉴》,这两句大意是说:脚底受寒,容易惹病上身;百姓贫困容易导致国力衰退。

  荀悦这段话本身是讲述君民关系的。荀悦认为,君为元首,民为手足,君民关系的处理与社稷存亡紧密相关。他认为,“爱民如子”和“爱民如身”都不能算作“仁之至”,只有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才是真正的爱民之君。

  荀悦把君主比作人之“元首”,百姓比作人之“手足”,认为君民之间紧密相关,就好比足部保养不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国力强弱。

  人民与君主的关系问题,一直也是历代统治阶级都在探讨的重要问题。无论是荀悦的“元首”与“手足” 的关系 ,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舟”与“水”的关系,都是认识到了人民对于君主和整个统治集团的重要性。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太平。这个道理对于任何时代都适用。人民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分子,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习近平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已经让11亿人脱贫,过上了幸福生活。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世界上8亿多人仍然在挨饿而深为担忧。

  “民寒伤国”,世界贫困人口的存在,会引发地区冲突和加剧世界不稳定因素。中国不但要带领中国人民脱贫,也愿意为世界人民脱贫贡献力量,愿同世界各国一道谋求共同发展,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




学习中国
“学习中国”是由北京新时代中特教育科技中心打造的全媒体平台。我们致力于新闻知识化、理论碎片化、知识具象化、弘扬正能量。我们的使命是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语义分析技术等,来改造传统学习全过程,让学习与工作变得简单、有趣、高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