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年轻时总向往城市的繁华,老了却只想回到乡下的宁静。
的确,城市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每天挤地铁、赶工作,忙得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可一到周末,开车去郊区转转,看到那些绿油油的田野、炊烟袅袅的村庄,心里就特别踏实。
就像陶渊明说的: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很多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到头来才发现,最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安静的小院,一个知心的人,一日三餐,四季轮回。
所以,很多人老了之后,都会选择回到乡下,过最简单的生活。
一屋:乡下的家,是心灵的归宿
乡下的家,不需要多大,但一定要有个小院。
院子里种点花花草草,春天有桃花,夏天有栀子,秋天有桂花,冬天有腊梅。
墙角再搭个葡萄架,夏天坐在下面乘凉,冬天看着光秃秃的藤蔓发呆,也挺有意思。
屋里呢,不用太豪华,一张木桌、几把竹椅就够了。
墙上挂几幅老照片,桌上摆个茶壶,窗台上放几盆绿萝,阳光照进来的时候,整个屋子都暖洋洋的。
有一次,一位朋友去乡下亲戚家做客,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木头香。
亲戚笑着说:“这房子是我爷爷那辈盖的,几十年了,木头越老越香。”
那一刻,朋友突然觉得,房子和人一样,越老越有味道。
就像苏轼写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乡下的家,不需要多奢华,但一定要有生活的气息,有岁月的痕迹。
二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老了之后,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个知心的人陪在身边。
早上一起起床,他去院子里喂鸡,她在厨房煮粥。
吃完早饭,他扛着锄头去菜园,她拿着篮子跟在后面。
他挖土豆,她摘青菜,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老头子,你看这土豆长得真大!”
“那可不,我种的能差吗?”
“得了吧,上次你种的茄子都被虫子啃光了。”
“哈哈,那是我故意留给虫子的,不然它们饿死了咋办?”
这样的对话,听起来平淡,却特别温暖。
老了之后,不需要轰轰烈烈的爱情,只需要两个人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晒太阳。
就像钱钟书说的:
“最好的生活,是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在乡下的小院里,两个人一起种菜、做饭、看日落,日子过得慢,但心里特别踏实。
三餐:乡下的饭菜,总是特别香
乡下的三餐,简单却暖心。
早上煮一锅小米粥,配上自己腌的咸菜,再来个煎鸡蛋,热气腾腾的,吃下去整个人都精神了。
中午炒个青菜,炖个排骨,米饭是用柴火煮的,锅底还有一层金黄的锅巴,嚼起来特别香。
晚上煮点面条,加点葱花和香油,吃完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着蝉鸣,看着星星。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说:
“乡下的饭菜,吃的不是味道,是心情。”
自己种的菜,自己养的鸡,吃起来特别有成就感。
就像陆游写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乡下的饭菜,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活的滋味。
四季:乡下的日子,总是季节分明
乡下的四季,总是特别分明。
春天,院子里开满了花,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
老两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着满园春色,心里特别满足。
夏天,蝉鸣声此起彼伏,晚上坐在院子里,摇着蒲扇,听着蛙叫,偶尔还能看到萤火虫。
秋天,稻谷金黄,果子挂满枝头,空气中都是丰收的味道。
老两口忙着收菜、晒谷子,虽然累,但脸上都是笑容。
冬天,炉火烧得正旺,煮一壶茶,烤几个红薯,暖洋洋的。
就像范成大写的: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乡下的生活,简单却充实,平凡却幸福。
回归简单,才是生活的本质。
很多人老了之后,都会选择回到乡下小院,过最简单的生活。
一屋,二人,三餐,四季。
这样的日子,听起来平淡,却是最真实的幸福。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年轻时追求繁华,老了才懂得,简单才是生活的本质。
你呢?有没有想过,老了之后,过什么样的生活?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或者聊聊你心中的田园生活。
谢谢你能读到这里。我正在百岁山庄的小院里用自媒体赚钱。
如果,你喜欢写作,或是你也想在公众号等自媒体赚钱,请打开上面的文章。
里面有方法,有思路,扫下面的二维码加我微信即可免费得到。
我会告诉你,我是如何在学习公众号写作一个月内,写出阅读量50万+爆文的,并通过这一篇文章赚到4位数。
关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