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泾河传》㊲:蜿蜒东行的秦长城
文摘
2024-12-30 17:24
甘肃
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座在太空卫星上都可以看得到的人间奇迹,就是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工程最早开始于公元前七八世纪的战国,最晚止于明代,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长度超过10000里。万里长城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横亘于陇东大地泾水流域的秦长城,在陇山与子午岭之间的长度大约为300多公里。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国,全盘收纳了整个泾河流域以及陇山以西及陕北大部、内蒙古以南地区,在这些地区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至此,来自泾河流域义渠戎的威胁彻底解除。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来自更遥远的阿尔泰山以东鄂尔多斯高原的匈奴,成了新的更大的威胁。相对于义渠戎,匈奴民族更为强悍,也更为铁血。早在中原地区的周王朝被近在咫尺的义渠戎搞得不胜其烦的时候,遥远的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草原其时的主人是匈奴。和所有的草原民族一样,这些匈奴部落和部族联盟“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其生存模式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他们各自为王,互不统属,常常是你争我夺,嗜血成性。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其他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建立的匈奴国,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部落联盟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整个西周时期,在草原游牧部落和中原之间有戎族作为缓冲带,对中原王朝构成直接威胁的是戎族。到战国末期,戎族渐渐弱小,匈奴不断南下,位于北方的秦、赵、燕各诸侯国因此不得不直面匈奴的威胁,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时由于在地理上缺少了中间缓冲,北方诸国直接与匈奴为邻,因而受害尤盛。只是当时各诸侯国忙于互相兼并,对匈奴的侵扰一般只采取守势,被动防御。公元前3世纪,秦昭襄王消灭义渠国,在北方地区设置3郡时,北方的匈奴也形成了以中央王庭、东部左贤王、西部右贤王为构架的三股强大势力联盟,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匈奴问题日渐突显,必须正面应对,北方各诸侯国采取的办法一方面是主动出击。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另一方面,就是被动防御,“筑长城以拒胡”。不光是秦国在修长城,赵国、燕国也都在修长城,只不过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划而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二年即“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确立了筑长城、修驰道、驱逐匈奴、移民实边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用以加强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御。其时,赵、燕原先的国土已全部纳入秦的版图,秦的战略纵深成倍扩增,需要统筹考虑,全线防御。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亦即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这一次征战功绩卓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战后,蒙恬的大军就地转防,沿三北地区开始军工作业,从今甘肃榆中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将以前秦、赵、燕各国修筑的旧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九原郡,东至辽东郡,在阴山之北逶迤延伸5000余公里,这就是历史上万人瞩目的万里长城。长城对陇山的跨越是在原州区境内完成的。在陇山以西,长城由西吉县叠叠沟上长城梁,越陇山,进入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红崖堡。在原州区,长城行经中河乡、官厅镇、清河镇和河川乡4乡镇,全长74.2公里,现存有墙体、墩台、壕沟、城障、烽燧,不一而足。这段长城虽然不在泾河流域,却是陇东地区秦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固原的位置十分重要,秦长城向东延伸,抛却了固原以北大片平阔的大原,却将原州古城妥妥地包裹其中,使原州这座西北方位上的军事重镇雄踞在长城以内,成为整个长城防御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棋子。时光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原州城北的这段长城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墙基敦实宽厚,墙体高大雄壮,与浩荡起伏的戈壁大漠浑然一体,形势巍然,堪称壮观。长城过清水河谷后,由清河镇向东直达河川乡乔家沟,进入茹河的支流小河川。从这里开始,长城拐了一个直角,进入泾河流域,沿骆驼河一路向南,从原州区河川乡黄河村黄家庄进入彭阳古城乡。在彭阳县城东的白杨镇,小河川与泾河左岸二级支流——茹河交汇。茹河川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是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最靠北的战略屏障,所以秦长城便以茹河北线为界,向东延伸。秦长城在彭阳途经4乡镇10村20多个自然村,全长62公里;在古城镇经郑庄进入白杨镇的袁老庄、罗堡,延伸至小河口梁坡头后,折向东北上白杨镇陡坡、里湾、碉堡梁、杨湾到白岔村的西峁盖至于家崾岘。东西走向过城阳乡长城村、乔渠、白马庙后,东南走向经祁庄至涝池张沟圈。然后呈直角北折至杨小庄入深沟,再沿东北方向上孟塬施坪、虎山庄,在孟庄、草滩、城墙湾两出两入。长城在彭阳县境,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存在,在长城塬,在孟塬,在城阳乡长城村乔渠,处处都能看到长城在岁月的深处默然延伸,其残存高度约在2至13米之间,基宽7至10米,顶宽2至3米,夯土层一般在0.1至0.3米之间。长城从玉塬村糜岔塬出彭阳县境,进入庆阳市镇原县马渠乡三合村,这是长城途经宁夏再次进入甘肃境。在庆阳境内,秦长城途经3县,全长242公里,其中在镇原县境39公里,在环县境内140公里,在华池县境63公里。现有遗址城障10处,烽火墩97处。从高空俯瞰,秦长城行经庆阳市北部,拱卫着整个马莲河流域,屏障着庆阳全境。在庆阳市境,长城整体的走向是在镇原境内由西南向东北,由环县至华池基本走向是由西向东。其中墙体保存最好的在镇原县,长城或蜿蜒山巅,或匍匐山脚,有时在沟边,有时在河岸,全都因地取势,就地取材,大都是用黄土分层夯筑而成。在平地者,多在城墙外取土筑之,形成了内墙外沟的特点,墙体外高内低,外陡内缓,易守难攻,便于防御。在河沟者,则利用陡立的崖壁和险峻的沟壑,就势削切,依险而筑。大多数的长城,都坐落在川塬地势稍平缓地带,每隔200米左右筑一座方形敌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城墩。在镇原县,秦长城位于县境西北部,整体走向为由西南而东北,此段长城地处交口河与茹河上游的分水岭上,沿线多为沟壑、山梁,沟深坡陡,山梁狭窄,途经3个乡镇、11个行政村、40多个自然村,全长39277米。由宁夏西吉县入县境武沟乡孟庄刘家堡村,过草滩沟、韩家台、甘川原、玉家甘川、山庄湾、佛家岔、石咀山、虎家沟,再折向东行,由水磨渠沿安家川河南岸东行过蒲河,由黑刺沟进入三岔乡,由山庄崾岘经白草坬、城墙梁,至三岔乡周家庄出县境,进入环县演武乡吴家原。在镇原境内,现存有白草洼、大庄原、马渠三合的城墙湾、三岔周家庄的城墙湾、玉原、乔岔崾岘、虎家后沟、梁台等8处遗址较为明显。在环县,长城沿黑泉河堡子山进入合道乡赵台村,过黑风梁进入虎洞乡,经西川河上游的边墙梁到环县城北2里许的城子岗。再由县城东北入樊家川镇到长城原、刘阳湾,由樊川镇曹崾岘出环县进入华池县乔川乡。在华池县,长城位于县境北部,处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川原兼有,梁沟峁相间,整体走向呈东南——西北走向,总长27490米。由环县刘阳湾入县境,经乔川乡曹咀子沟底进入艾蒿掌、铁角城、黄蒿掌、小蒜湾、河箱子湾,到达元城镇的营盘梁、营崾岘,由吕沟咀出县境,向东入陕西吴旗县境的梨树湾,东南接吴起林沟梁长城。长城在华池境内全长63公里,保存普遍较好,最完整的一段为红大梁到营盘崾岘段,长约40公里,基本未断线,城墙残高2-3米。本县境内秦长城沿线残存烽燧95个,城障4处。其中吕沟咀至小蒜湾段为子午岭北端末段,既是泾河与洛河的分水岭,也是陕西、甘肃两省的分界线,甘肃在长城南,陕西在长城北。岁月悠悠,时光荏苒,朝代在更迭,人事在变幻,曾经伟岸的长城在岁月无情的磨蚀中,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逐渐萎顿坍缩,变得断断续续。但,也只有它能和二千年的时光相抗衡,如今长城仍屹立不倒,烽燧仍坚强不屈。长城残墙,有的地段形如巨龙,有的地段宛若驼峰,尽管大多已经是残垣断壁,但是仍然留有当年的雄姿,气势磅礴,雄风犹存。实事求是地讲,秦长城自修建之日起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土,但对匈奴的威慑作用其实是很有限的,它并没有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事实证明,要想真正赢得和平,仅仅依赖被动的防御肯定是不够的,只有主动的出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问题。公元前215年,因为匈奴多次南下侵扰,秦国大将蒙恬带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给予匈奴以重创,虽然未能彻底打垮匈奴,但却起到了积极防御的作用;第二年,秦军再次北击匈奴,匈奴兵败溃逃。短命的秦王朝覆灭以后,西汉王朝同样面临匈奴的入侵。陇山以东地区的长城沿线是迎击匈奴的最前沿,经受的考验更为严峻,长城一旦被撕开口子,匈奴的铁骑便会顺着泾河川道东进,直逼帝都长安。公元前166年冬天,匈奴单于率14万骑兵突破固原长城,取道茹河川谷,攻取位于彭阳古城的朝那;然后又攻破位于固原东南的萧关,进入颉河流域。然后沿泾河川道一路烧杀抢掠,长驱直入,逼近长安。汉文帝紧急部署,组织20万大军在长安城北摆开战场,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匈奴兵马方才退去。残酷的现实使西汉王朝终于认识到,仅仅依靠长城绝对阻挡不了匈奴的入侵。只有国力强盛,才是万全之策。此后,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国力开始恢复,国库殷实,兵强马壮,面对匈奴的连连进扰,汉武帝前后6次西巡陇西、安定、北地等郡,登崆峒山,过陇山,出萧关,主持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亲自作战前动员,鼓舞士气,同时命令霍去病、卫青、李广三人主动出战,北击匈奴,霍去病甚至把匈奴追到今贝加尔湖一带。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战争,西汉朝廷终于取得了抗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到东汉时,由于连年的天灾人祸,匈奴内部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依附于中国,北匈奴则继续与中国对抗。于是,东汉王朝再次对北匈奴用兵,彻底击败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连连西迁。经过多年的繁衍,这一支匈奴最终成为了当今欧洲的匈牙利。毫无疑问,秦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当之无愧的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时至今日,历史的风雨虽然将它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长城仍然以苍苍莽莽的气势,以沉雄厚实的文化积淀,以威武雄浑的壮美延伸,以苍凉悲壮的倔犟屹立,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成为中华儿女浸入骨血的永恒记忆。
文史 | 平凉老报人曹文华
文史 | 平凉粮食储存的历史足迹
诗词 | 谭嗣同《崆峒》诗与平凉
散文 | 千层底老布鞋
▼关注请长按二维码▪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jsfk933
出品:平凉日报泾水流韵工作室
责编:李晓明
邮箱:plrbsh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