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蛇的形象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因为拥有强大的繁育能力,冬眠或蜕皮后宛若新生,蛇就被赋予了繁衍不息、吉祥如意等寓意。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蛇形文物在新疆部分博物馆中多有馆藏。蛇年已至,让我们跟随这些文物,一起去了解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和蕴意。
《伏羲女娲图》
繁衍不息、家族兴旺
![]()
新疆博物馆馆藏的《伏羲女娲图》。新疆博物馆供图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华夏民族起源于女娲与伏羲的结合,而伏羲与女娲最早的形象是人首蛇身形象。新疆吐鲁番曾出土过上百幅伏羲女娲画像,现在均馆藏于新疆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等地,伏羲与女娲上身相拥,下部蛇身蛇尾紧紧缠绕在一起。伏羲女娲信仰最早见于先秦,西汉时期由于受到阴阳学说的影响,开始以对偶神的形象出现,其人首蛇身形象,暗示着生命的繁衍不息,同时也是人们祈求生活安定、家族兴旺的体现。02
十二生肖铜镜
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尊重
![]()
和田地区博物馆馆藏的十二生肖铜镜。和田地区博物馆供图
十二生肖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动物的崇拜,寄托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美好期盼。蛇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六,十二地支配属巳,时辰是上午9点到11点,生肖蛇是智慧、灵活与神秘的化身。和田地区博物馆馆藏的宋代十二生肖铜镜,内外区均以放射状直线分为12区,内区以顺时针书写,“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外区装饰与内区文字相对应的生肖图案。其中“巳”对应的是一条蛇的形象,十二生肖在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十二生肖铜镜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代较为流行,表达了人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尊重。
03
明代蛇形铜蜡台
祥云缭绕,美好纷至沓来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馆藏的明代蛇形铜蜡台。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馆藏一件明代蛇形铜蜡台,是工作人员在民间征集而来。此类蛇形文物在新疆地区很罕见,蜡台高11厘米,宽19厘米,形态宛如一条眼镜王蛇,蛇首直立,威严而神秘,蛇身则盘曲有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从上往下俯瞰,蛇形蜡台仿佛一团祥云缭绕,展示着吉祥美好的寓意。设计不仅美观,还巧妙地增加了蜡台的稳定性,使其更加稳固耐用。04
清代蟒纹缎铜长袍
皇家严选
![]()
喀什地区博物馆馆藏的清代蟒纹缎铜长袍。喀什地区博物馆供图喀什地区博物馆馆藏一件清代蟒纹缎长袍,蟒袍上的龙纹均为四爪龙纹而非五爪,长袍上有八条蟒,分别位于胸口、后背、两臂、前后下摆。蟒圆目张口,舞爪飞扬,踏浪而行。蟒头及蟒身皆为蓝色,与黄色底纹交相辉映,蟒身周围是云纹和翻腾的海浪,其整体色泽鲜艳,保存较好。
蟒纹是中原王朝作为赏赐时所使用的高级别纹样,不仅反映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紧密联系,也折射出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的管辖方式。
///
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早已融入民俗生活。新疆这些与蛇有关的文物,承载着历史,诉说着几千年来中国古人与蛇的不解之缘巳巳如意,来新疆,前往博物馆,寻找这些与蛇有关的文物展品,探寻文化根源的线索。
来源 | 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赵梅
编辑 | 杨路 武玉晗
🌟星标我们,收藏我们
![]()
![]()
巳巳如意,这面墙上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