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活动】绘本分《春节》

文摘   2025-01-25 18:11   北京  


欢迎关注生态龙湾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今天分享的绘本故事《春节》

熟悉的传统节日,暖暖的画风

一下将我们带到了小时候的春节

快来带孩子一起感受浓浓的年味吧


辞旧迎新过大年春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年。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

“砰!砰!”随着爸爸手中的最后一挂鞭炮扔上天,大猫、二猫的双响炮也窜上了天。表妹冰冰和甜甜松开了紧捂的耳朵,开始在地上捡没有响的鞭炮。
“吃饺子了!”姑姑一声招呼,小家伙们赛跑似地向屋里跑去。

"噼噼啪啪......"

今天是大年三十,傍晚时,大伯和大娘带着冰冰,姑姑带着甜甜都赶了回来。
“有钱没钱,吃饺子过年!”

看!各式饺子喜气洋洋地摆了一桌,有三鲜饺、翡翠水晶饺、韭菜虾仁饺,有蔬菜汁做的绿皮、紫皮、黄皮、红皮的饺子,还有麦穗饺、金鱼饺、元宝饺,阵阵香气扑面而来,光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为了比比来年谁的运气好,妈妈、大娘和姑姑分别在饺子里包了一枚干净的硬币。

四个小家伙唯恐别人先吃到“财气”和“福气”,一个比一个吃得快。
看着几个调皮鬼的馋猫相,爷爷和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了。

“你们知道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吗?”爷爷笑眯眯地问。小家伙们瞪大了眼睛。“不知道吧?爷爷告诉你们。吃饺子要和面,和面的‘和’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又与‘交’谐音,‘合’和‘交’都有相聚的意思,所以叫饺子象征着团聚。另外,饺子的样子像元宝,过年吃,还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爷爷的话又引来了小家伙们一阵狼吞虎咽。咯嘣一声,大娘吃着了一枚硬币!

“是贰分的。”大娘永远带着一副“有福不用忙”的表情。结果,二猫吃了个壹分的,姑姑中了个壹角的。没吃到硬币的小家伙们只好摸一摸别人吃出来的硬币,沾点好运气。

几个孩子不时地跑到外面放鞭炮,点烟花。
“钻地鼠”拖着亮亮的“尾巴”满地乱窜,孩子们笑着叫着到处躲闪。

爷爷、奶奶准备了丰盛的“守岁饭”。有年年有鱼(余),年年糕(高)、太平燕、八生火锅、蘑菇汤、花开富贵、桂圆八宝饭、酸甜话梅肘子......丰丰满满摆了一桌。

爷爷说,除夕夜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熬年”了,“熬年”也叫“守年”。早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就写了一首著名《守岁诗》呢!

传统的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称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祈祷父母能健康长寿。

 吃过饭,大家开始守岁了,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吃着瓜子、花生和糖果,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到来,祈祷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小家伙们不停地往火盆里添“花柴”(晒干的棉花秆),因为民间有“年三十烤花柴,越烤越发财”的说法。

几杯酒下肚,脸上泛起红光的爷爷讲起了“熬年”的来历。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在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人和牲畜。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逃往深深,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村里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她上山躲避“年”兽。老人捋着胡须笑着:“婆婆如果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半夜时,“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口贴着大红纸,屋里烛火通明。
“年”小心翼翼地来到门口,突然院内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吓破了胆,不敢往前走了。

这时,大门打开了,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从院内走出,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鞭炮,户户烛火通明,守岁熬年。听着爷爷的故事,大家不知不觉睡着了。

大年初一早晨,大猫、二猫早早地起床了,小哥俩拿着“万字头”鞭炮爬上屋顶。大猫高高举着挂好鞭炮的竹竿,二猫小心地点燃了炮捻子,并马上捂上了耳朵。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清晨的蓝色天幕下异常清脆。

大年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以爆竹声来除旧迎新。爆竹过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顿时满街祥瑞,喜气洋洋。

冰冰、甜甜听到鞭炮声,也一骨碌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了出来。

小家伙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挨个儿给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姑姑、爸爸、妈妈磕头拜年,祝愿他们吉祥如意。长辈们呢,则忙不停地给小家伙分发“红包”——压岁钱。

这时,村子里欢庆的鞭炮声又响成了一片。门上“开门见喜”四个大字分外引人注目,“龙腾虎跃人间乐,鸟语花香天下春”的春联,更祈盼着新的一年欣欣向荣,美满幸福。

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添新衣;二十八,把面发;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来源 / 广州市增城区新启蒙幼儿园

编辑 / 市民活动中心

生态龙湾
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发布镇域工作动态,提供各类便民服务,介绍旅游观光景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