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 文:
“簸”音“还”,“寒”则孳乳为潘,淅米汁也;“兹”乳为渖,大波也。对转:“歌”为“波”,水涌流也。波扬起与淅米相似。
癸丑小雪后十三日,《雅章》,大炎䢦《文始》一则。应幼渔教。沈㹂。
钤 印:沈㹂之印
马裕藻(1878—1945)
上款人:
马裕藻(1878—1945),字幼渔,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曾参与提出我国第一部法定的汉字注音字母方案。
沈兼士(1887—1947)
作者简介:
沈兼士(1887—1947),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浙江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
内容说明:
清末,沈兼士与马裕藻曾共同留学日本,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门下,学习小学、考据等知识。新文化运动时期,沈兼士与马裕藻又同为北大同事,积极参与北大改革与文化革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裕藻曾任北大国文系主任,而沈兼士主持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女师大风潮”时,二人联名参与发出《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支持女师大校内进步师生。可见二人无论在学术,还是社会观念方面均有不少交集。这封书信也可以看作沈兼士与马裕藻日常学术交往的事例。沈兼士写给马裕藻的这幅书札,采用篆体,时间在癸丑年(一九一三年),所写内容为二人老师章太炎研讨汉语语源著作《文始》内的文字。沈兼士所录内容中“孳乳”为《文始》中的最主要的两个条例中的一个。章太炎对“孳乳”的解释为“义自音衍,谓之孳乳”。《说文•序》中有对“孳乳”的解释,“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因此,孳、乳都含有繁衍之义。从章太炎的角度解析,“潘”衍生自“寒”,“渖”衍生自“兹”。
参考文献:
朱乐川著,《试论变易与孳乳中形音义的关系——以章太炎<文始>为例》,《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第4期,第112—124页
文献及著录:
《三沈师友墨迹展沈尹默书法展 特刊》 P116,2019年5月。
展 览:
“三沈师友墨迹展”,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