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对外人很和气,对家人却很暴躁?

情感   教育   2024-11-02 16:31   湖南  


在一个阳光斑驳的午后,几位闺蜜相约在一家咖啡馆里享受下午茶时光。聊着各自的生活琐事,话题渐渐转到了家庭关系上。

美美叹了口气说:“你们知道吗?我家那位,在外面好好哦,对他的同事和朋友都特别有耐心,态度好得不得了。可一回到家,就像换了个人,对我的态度完全不同。”

丽丽马上附和:“是啊,我家那位也是!在外面温温和和,回到家却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他不能像对待外人那样温柔地对待我呢?”

这时另一位闺蜜着急说:“哎呀,这还不都是因为你们惯着的嘛!外人就不会那么惯他们啦,他们这是有恃无恐。”

小梅立马跳出来:“何止,他们骂完你们之后,是不是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你们要心狠点,在外面,他敢对老板那样吗?肯定不敢,因为那会让他付出代价。”

这两位女友的分析当然都很有道理,但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因素……



1
情绪转移:压抑的隐秘代价

有些人在外头总是笑嘻嘻的,对谁都和颜悦色,让人觉得他们特别好说话,又乐于助人,觉得这个人简直太好了。

但你有没有好奇过,这样的人,他们不好的一面都跑哪儿去了?越表现得完美无缺,就越让人琢磨不透,他们的另一面究竟藏在哪里?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心理学概念:压抑

他们从小就学会了这样一套应对方式——在外面尽量克制情绪,不让自己的攻击性或负面情绪暴露出来。

但问题来了,压抑久了,这些情绪总得有个去处吧?就像气球吹得太大,如果不找个地方放气,就炸了。

于是,他们就可能选择回到家里,这个相对安全、可以放松的地方,来释放那些被压抑的情绪。

这也是所谓的“情绪转移”,把在外面受的气,回家撒在家人头上。


当然,这只是直观例子,压抑了攻击性的愤怒情绪转移到亲人身上。实际上,有时你可能压抑的是其他情绪,比如悲伤

在心里难过得要命,却认为自己是在生气,只因无法承认自己的脆弱。回到家,以为松口气了,结果那份悲伤还憋在胸口,像不请自来的客人,怎么也不乐意走。

这时,它可能摇身一变,成了一股无名火,对着家里那只无辜的猫啊、狗啊,或是亲近的人,莫名其妙地发火。

你自己都纳闷儿呢,我这是怎么了?

其实,这就是情绪在跟你玩捉迷藏,它换了个面具,想引起你的注意罢了。

就如,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与关系亲密的人,例如伴侣、父母、很要好的朋友分离时,明明双方心里都感觉到悲伤,最后却莫名其妙因为一些琐事吵起架来。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在你的潜意识信念中,关系中一定不能有挑剔、抱怨、指责,总之就是不能表达不满。

可现实是,我们与家人亲密相处中怎么会没有不满呢?但这些不满都被你压抑下去了。

所以,当你对家人、对孩子的不满越积越多,这些情绪还是会爆发出来。就像气球一样,你越往里面充气,它越容易爆炸。 

压抑后的情绪转移,只是冰山一角。情绪这玩意儿,它可不会凭空消失。

弗洛伊德说过:“不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它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当然,压抑后的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2
“窝里横”是维护自尊的一种方式

电视剧《幸福到万家》中,王友德的大儿子跟何幸福结婚时,万传家借着婚闹习俗,对何幸福的妹妹动手动脚,何幸福把万传家给打伤了。

王友德夫妇去万传家家里道歉。结果在被拒后,王友德对着妻子大发雷霆:“你说你这婆娘,就是能不够,净出这些馊主意。现在不离吧,你不糊弄领导吗?”

知家里要拆迁时,王友德心里千百个不愿意,但村里表决时还是他举起了手。下一秒回到家就向妻子撒气,扔竹篓、拍桌子。

无论发生什么,王友德永远把胆小怕事的一面留给外人,把耀武扬威的一面留在家里。


通过王友德这个角色,我们能看到他在外面表现的非常软弱,经常受委屈和憋屈。这种表现其实是反映了他内心的自卑和无力感

承认这一点会让人觉得很糟糕,所以他需要用一种显得自己很强大的体验感来维护自己的自尊。

他把那些弱小的部分投射到妻子身上,这样就能从一个弱者位置上升到一个强者位置,从而平衡自己的自尊。这样一来,他就能在家庭中找到一些安慰,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没用。


3
“不恰当”的行为与“糟糕”的情绪藏着内在未被满足的需要

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来看,人的行为和情绪是内心深处动机和需求的直接反映。

当一个人展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或体验到“糟糕”的情绪时,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某些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例如,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对安全感缺失的反应;逃避行为可能是面对压力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频繁的愤怒可能表明一个人内在对于掌控深深感到无力

这些行为和情绪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不恰当,但实际上是他试图以某种方式满足其内在需求。


实际上,一切痛苦情绪与冲动行为都是在提示我们要多关注自己内在的脆弱。这个“内在脆弱”代表了我们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情感。

当我们无法链接到这个内在脆弱时,内在的那些七零八落只能通过与父母、孩子、伴侣生气、吵架、冲突、回避等方式来吸引我们的关注。   


↓↓ 下篇文章,敬请关注 ↓↓
“窝里横”其实也是心理问题,4个方法帮你彻底改掉!

🍀



作者:王毓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10年。

会天心理
会天心理是从事心理学应用教育与服务的专业性机构,主要开展个案咨询、心理咨询师培养、企业EAP服务等业务。关注我们,每周五天,用心理学改变您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