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敬的黎耕秘书长、李博会长,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和同学大家上午好!我叫杨顺华,来自土壤时空团队。非常感谢叶茂老师的邀请,让我有幸代表团队介绍近期出版的一本科普书——《土壤:地球的皮肤》。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六位一体讲述土壤学的故事》。
2: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汇报。
3:首先是作者简介。这本书有4位作者,分别是龚子同先生、张甘霖研究员、张楚和我。龚先生主持建立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使我国的土壤分类实现了从定性向定量的跨越。他今年已经91岁高龄,依然坚持写作。前几年还出版了《寂静的土壤》这样的科普读物。为了本次会议,老先生亲笔签名了一批书籍,数量有限,感兴趣的老师可以跟叶老师联系。
4:龚先生非常重视国际交流,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跟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始终保持通信。几十年下来,收集了几千份邮品。2017年世界土壤日,在土壤所的支持下,我们利用这些邮品编排了一些展板,在好几个城市举办了“土壤与邮文化”展览。2018年,江苏省科协给我们颁了一个优秀科普作品奖。这些给了我们出书的信心。这也是本书的创作缘起。
5: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有知识,这也是科普图书的基本功能之一。比如,书中包含很多这方面的邮票。卢森堡的这组邮票介绍了土壤中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又比如,奥地利的这组邮票,介绍了土壤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6:第二个方面是有美景!土壤地理工作者经常要出去采样,足迹遍布五色国土。我们通过收集全国各地的土壤邮票,想引导更多的人在关注祖国大好河山同时,也能关注脚下的土壤。
7:第三点是有故事。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精彩故事。比如,陈杰老师参加了我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成了我国第一个参加该考察的土壤学家,他发现企鹅粪便对土壤形成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的原位成土作用非常微弱,但是却有很多理应出现在成土过程后期的细土。又比如,为什么这个剖面出现了五种颜色?这些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非常精彩的故事。
8:还有就是有历史。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土壤学也是一样。通过回顾道库恰耶夫、李比希、威廉斯、洪堡、达芬奇等重要科学家的贡献,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土壤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9:第四点就是有文化。有了与文化的联姻,土壤才能更好地融入大众心中。在这本书中,我们列举了很多土壤文化现象。例如五色土坛,这是我们国家最具知名度的土壤文化现象之一。国际上也有很多类似的土壤文化创意产品。比如2015年国际土壤年,很多国家都发行了土壤邮票。
10:最后,是有精神。土壤学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在时刻影响我们,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的土壤学事业。
11: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院士也十分关心土壤学发展,亲自为本书题字,号召“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12:以上就是这本的主要内容。其实,龚先生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土壤科普的作用。1956年,在考察了海南五指山之后,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我们考察了五指山》。之后,土壤时空团队又陆续出版了《寂静的土壤》和《耕作革命》。今年,我们还将有一本《土壤的奥秘》,在中少社出版。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关注!
13:农民爱土壤,是因为土壤是粮食的命根子。我们爱土壤,是因为我们知道土壤形成非常的不容易。但这还远远不够,只有更多的人懂得了土壤,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珍惜土壤!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报告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觉得5分钟不太过瘾,敬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和视频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