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去又改回来,地铁站牌好委屈

2024-10-09 09:10   河南  


早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发现北京地铁站名的英文标识正陆续归来,前年刚改成的“Zhan”,不少又重新改回了“Station”。

兜兜转转没两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本来好端端的站牌,不知道触动了哪些人那些恐怕有点过于敏感的神经,非要把英文“Station”给改成汉语拼音“Zhan”,结果落了个国人不用看,洋人看不懂的结果,“Zhan”字儿就那么不尴不尬地“站”在那里,显得格格不入又十分另类滑稽。

在那些神经敏感的人看来,这是原则甚至是立场问题,必须要坚持拼音,以“彰显”对自己的语言更加“自信”。

仿佛地铁站名不用上祖国的拼音,就不够自信了,就崇洋媚外了,甚至痛心疾首捶胸顿足地要以头抢地、满面泪光地恸哭大呼“国将不国”了。

可惜这些人的知识还是不够渊博,天天嚷嚷着要捍卫中华文化,却连汉语拼音的起源都没弄清楚。

17世纪初,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始,西方传教士开始运用拉丁字母来拟定汉语拼音。最早的系统由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制定,他在1605年出版的《西字奇迹》中引入了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方式。这一方案为汉字注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科学的道路,揭开了汉字注音拉丁化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有效扫除文盲和推广普通话,政府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并于1949年10月开始研究汉语拼音方案。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期间收到了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最终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汉语拼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以及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时所制定的多种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看到了吗?汉语拼音本来就是起源于西方的拉丁字母,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产物。原本是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最好证明,却被不懂装懂的人拿来证明自己的文化自信,简直令人哭笑不得。

如果非要按这些人的标准搞什么自信,那不如在地铁站牌上刻上几行甲骨文,或者干脆镶上几块乌龟壳得了。

估计在目光雪亮心里明白的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和教育之下,这些人终于慢慢明白过来了,于是改了的站牌,又悄无声息不动声色地偷偷改了回来。

可是这浪费的血汗钱却再也回不来了,老百姓白花花的银子又一次打了水漂,而且连个响儿都没听见。只有做站牌的公司高兴了,这一来一去的,挣了个双份儿啊。非要改的人莫非是这些公司的托,要不要查一查?

眼瞅着圣诞节又快到了。去年圣诞,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这才是抵制圣诞节的正确姿势》,里面说的很清楚了。要想不论从物质乃至精神,不论从思想乃至行动,彻底肃清洋人之流毒,划清与洋人之界限,应该弃学洋文,弃看国外电影,不能出国旅游,更不得申请国外留学或国籍、绿卡……光改个地铁站牌是不是太小儿科了?做个姿态给谁看呢?

哎呀呀,就是可怜的站牌儿们好委屈,一会让我改这样,一会让我改那样,到底要弄哪样啊,你?

良知与常识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