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旅故事】(第36期)刘伟:我的新兵连生活

文摘   2025-01-10 15:40   天津  


作者简介:刘伟,1961年生人,1977年1月应征入伍,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第二炮兵(现火箭军)某基地司令部参谋,大学本科学历。



我的新兵连生活

刘  伟

我从小就对军人比较崇拜,对部队生活比较向往,曾梦想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终于有一天,梦想成真了。

1977年1月份,一列闷罐火车满载新兵开往东北。记得特别清楚,火车一路向北,身体感觉越走气温越低,到了兵站准备下车吃饭的时候,由于气温零下二十几度,发现闷罐车厢的车门冻住打不开了,经过车厢内、外新兵的齐心协力,终于将冻住的车门打开了。

经过两天两夜的行程,我们到达了部队所在的火车站,刚一下车就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知道是部队在迎接我们新兵的到来,我们站在解放牌汽车上,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了教导队新兵连驻地。

东北的冬天气温零下二十几度,一出去,眉毛、睫毛上全覆盖一层厚厚的霜,脚踩在雪地上就是一个一个深深的雪坑,洗的衣服挂出去滴下来的水立马就变成冰柱。天气虽然很冷,我却感觉很好玩,特别作为城市人来讲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雪,很新鲜、很好奇。

刚到新兵连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和新鲜。记得那天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色镇住了,一排排整齐的营房,宽阔的操场,还有那些精神抖擞的老兵,都让我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新兵连的训练那可真是非常严格。每天早上天还没亮,清脆的哨声在新兵连的营房响亮地响起,直接把我们从美梦中惊醒。那感觉真叫一个爽!然后就是迅速穿衣、叠被、整理内务,一系列动作要在几分钟内完成。有一次,一个新兵动作慢了半拍,被子还没叠好,就被班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班长那严肃的表情,至今我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说到叠被子,这可真是个技术活。为了把那软软的被子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我们可是下了大功夫。一开始怎么叠都不像样,不是这里鼓起来,就是那里塌下去。后来班长教了我们好多技巧,比如用筷子压出折痕啦等等。每天午休和晚上睡觉前,我们都在那儿拼命地叠啊叠,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被子也能像班长的那样标准。

训练场上,那更是充满了挑战。站军姿,一站就是几十分钟,身体绷得直直的,眼睛目视前方。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动,一会儿脚麻了,一会儿腰又酸了。有一次,我趁班长不注意,偷偷地动了一下脚,结果被班长发现,罚站了十分钟,那十分钟感觉就像一个世纪那么长,心里那个后悔呀,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能乱动了。

正步走的训练也不容易。为了踢腿的高度和姿势标准,我们腿上绑着沙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有个战友因为太用力,把鞋子都踢飞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紧张的训练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还有跑步,一开始跑个几圈就气喘吁吁,感觉肺都要炸了,但是慢慢地我们的体能越来越好,跑的距离也越来越长。

记得有一次紧急集合,那可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刻。那天晚上,我们睡得正香,突然一阵响亮的哨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紧急集合!”班长的吼声瞬间让我们从睡梦中惊醒。大家手忙脚乱地开始穿衣服、打背包,整个宿舍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慌乱的气氛。

我一边穿衣服,一边心里想着“千万别出错”。可越是这样想,越容易出错。我把裤子穿反了,又赶紧脱下来重新穿,急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穿好了衣服,开始打背包的时候,又发现自己的背包怎么也找不到了,我在黑暗中胡乱摸索着,心里那个急。

就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旁边的战友小声地说:“我这儿多一根背包带,是你的吧”。接过带子,我心里别提多感激了。打好背包,就赶紧冲了出去。到集合地点一看大家的样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有的战友帽子戴歪了,有的衣服扣子扣错了,还有的鞋子穿反了,班长看着我们这一脸狼狈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

新兵连的日子虽然辛苦,却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在那里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团结。那些曾经觉得难以承受的训练,如今都成为珍贵的回忆。新兵连结束的那天,我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不舍得离开这个充满汗水和欢笑的地方,不舍得离开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

【我的军旅故事】栏目长期面向广大退役军人征稿。来稿请以第一人称形式,讲述自己在军旅生涯中,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有影响、对自己的思想有启迪、对部队的发展壮大有经历的人或事。要求稿件精炼,故事性强,力求有益、有趣、有料。

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hpqtyjrbgs@163.com

或联系专栏负责同志马老师,电话:18815310688

注:投稿时请附作者联系方式,同时附150字左右的“作者简介”。


天津市和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不断增强退役军人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和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3458181 联系地址:和平区唐山道77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