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守墓
王军的妻子通情达理,支持丈夫的选择。他们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社区居委会得知情况后,将烈士墓旁原村委会闲置的办公用房租给王军。他一边做一些铝合金门窗生意养活家人,一边为红军烈士守墓。
虔诚守护
每逢周末,王军带着儿子、女儿,一起打扫墓地,除杂草、添新土、修裂痕、描碑文,年复一年。
“打从六七岁记事起,我的爷爷就经常带着我来这里扫墓。爷爷说这是红军墓,当年如果没有红军战士舍身救他,可能就没有现在的王家了,我们要把这20余位红军,当作我们家的祖先来对待,世世代代守护。”王军告诉记者。
1935年12月,红军红六军团途经李家渡时,遭遇敌军飞机轰炸,20多名红军战士在此牺牲。当时,王军的爷爷王康元年仅12岁,放牛回家正好路过,眼看炸弹就要落在身边,一名红军战士扑上去将他压在身下,王康元躲过一劫,但那位红军战士却牺牲了。
为了报答红军的救命之恩,王家传下了世代守墓的家训。第一代守墓人王康元的父亲王仁德为烈士修坟,并立碑传下守墓家训。第二代守墓人王康元放弃转干在家守护英魂。第三代守墓人王水洪视红军如父供奉一生。王军已是第四代守墓人。时光荏苒,至今,四代守墓人为红军烈士守墓已有89载。
讲好红色故事
王军在守好烈士墓的同时,讲好红军故事,传承红军精神。
经王军的宣传,周边群众对李家渡红军烈士墓的故事都有所了解,乡亲们都能讲上一两段红色故事:“红军救下王康元,王家世代守护红军墓”“红军打土豪、斗劣绅,救济贫困老百姓”“红军接济群众,群众把女儿取名‘红军’纪念红军”“红军严守纪律不扰民,睡在桥上过夜”……
来源:湖南日报
审核:刘雄
主编:贾承林、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