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古城有很多这样的街道,但这样的命名仅此一例

时事   2024-12-28 20:37   云南  

每一条老街都是一座城市的回忆,如果把这些回忆串联起来,就成了历史。


时光不急不缓,却把一条条街道沉重的背影烙印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寂静悠长的老街小巷,唤起城市最深处的那抹岁月辉光。


相较于那些名人辈出的老街老巷,半边街在昭通古城是不起眼的存在。百年时光穿街过,可半边街依然保持着独有的韵味。


据《昭通志稿》记载,清雍正十年(1732年)开始修建昭通城时,就有了半边街。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川籍人在城北半边街下段修建成都会馆,俗称“川主庙”,现已荡然无存。


转眼成沧桑,半边街逐渐消除历史的沉疴,在时代的浩浩洪流中焕然一新!


“半边街”这一称谓主要流传于民间。


昭通古城里有很多半边街这样的街道,但这样的命名仅此一例。


有人说,因为这条街仅有一边能被阳光照射,故被称为“半边街”;也有人说,很早以前,这条街一侧是民宅,另一侧是商铺,因此逐渐得名“半边街”;还有人说,这条街因街道狭窄,仅有一条街的一半宽,因而被人叫作“半边街”……无论哪种说法,半边街的得名都合乎民众对街道的时代要义。


(一)


箭道广场的时间之箭,还在辕门口张弓待发。


从北顺城街与公园路的交叉路口东行10余米,远处的八角亭和半边街两两相望,像是在互诉衷肠。在八角亭的映衬下,半边街古朴与现代交融,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走进半边街,从传统小吃到各类广告公司,每一块招牌都在讲述一段往事。



许多小店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响亮的名号,却在半边街上存续数十年,年轻的店主在传承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手艺人的精湛技艺,也可以发现各式各样的灯箱广告所呈现出的潮流元素,这种新旧元素的交融,正是半边街的魅力所在。


无论是年长还是年轻的店主,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半边街的历史。


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味道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半边街上最有人气的店铺,非“添一家”莫属了。味蕾是最实诚的,这家数十年如一日的老店,是半边街上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的米线、面条、抄手、水粉是昭通人记忆中的味道。这家店开了20年了,门面不大,里面放置了7张桌子,每张桌子下面摆放着几个圆凳,往里走是用铝合金板隔开的后厨。操作台上放着油盐酱醋,靠西的墙边有两口汤锅,一口用来烫米线,一口用来熬汤。


“老板,大碗米线,加肉,多放点番茄!”


“要得!”



店主吴智莲的脸上洋溢着喜色,她用左手从旁边的米线桶里捞出相应分量的米线,快速地丢进滚烫的锅里,右手用一双长长的筷子在锅里不停地搅动,然后把烫好的米线捞出来放入碗里,再熟练地舀一勺熬好的骨头汤倒入碗中,加上配料和臊子,最后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米线便被端上桌子。食客们围坐在桌旁,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聊着家常,享受着这平凡而温馨的时刻。


半边街里装着吴智莲20年的忙碌时光和悲欢离合。


时间回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吴智莲在洒渔集镇上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在进货过程中,她结识了四川宜宾供销社驻昭通站点的梁德鹏。两人在频繁的交往中互生情愫,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在时代的浪潮下,梁德鹏遭遇了下岗。面对生活的压力,夫妻俩凭借对美食的热爱,在南门开设了一家名为“添一家”的小吃店。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生活不紧不慢,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开过酒楼。然而事与愿违,因经营不善,酒楼最终倒闭了。经历这次挫折后,他们决定回归到自己熟悉的领域。2005年,他们又在半边街开设了“添一家”,此后就再也没有挪动过。


吴智莲和梁德鹏的坚持和努力,让“添一家”在半边街逐渐赢得了口碑。他们用心经营,注重食材的选择和口味的创新,越来越多的食客慕名而来,小店的生意日益兴隆。小店不仅受到当地人的喜爱,也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生活条件逐渐好转的时候,梁德鹏却突然因病去世,面对痛失丈夫的打击,吴智莲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将对丈夫的思念转化为动力。她坚持每天亲自挑选食材,确保每一种食材都保持原有的风味。社区里的居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添一家”找到家的味道。


就这样,“添一家”不仅成了半边街的标志性店铺,也成了吴智莲情感的寄托。


(二)


据《昭通志稿》及相关资料记载,半边街曾被称为“辅政街”,在昭通古城的街巷变迁中,其作为北正街的一部分,街名多次更替。旧时,北正街一段因有牌坊,因此又名“木牌坊”。


昭通人的记忆里,在街头巷尾似乎总能遇到那些身怀绝技的手艺人。修鞋子的、磨剪子的、缝衣服的、理发的、磨豆腐的……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们:“师傅!”


城市发展迅猛,一些手艺人慢慢地在街头巷尾走散了。


半边街的中段,福顺园的一条狭窄的楼道内,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空间里,隐藏着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修鞋店。店铺的主人名叫张龙荣,在街坊邻居的记忆里,他的名字早已模糊不清,尽管他已年过六旬,但人们依旧亲切地称他为“小皮匠”。



小皮匠的回忆透着岁月的味道。1979年,15岁的小皮匠从宜宾来到昭通,跟随师傅学习修鞋,那时的他又瘦又小,大家便给他起了“小皮匠”的绰号。“一直坚守这个行当,‘小皮匠’这个绰号也越来越响亮,就算一把年纪了,大家还是叫我小皮匠,这也是大家对我的认可。”


自2008年来到半边街以来,小皮匠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十几年来,修修补补别人行走天下的鞋子,小皮匠却再也没有走出昭通,他守着5平方米的店铺,敲打着余下的人生。


那些年,手头拮据,大家都是修修补补过日子,不少人就连新鞋子都会拿到小皮匠的摊上去钉掌儿。小皮匠的眼中闪烁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话语中透露出对传统手艺的自豪和对那个时代的深深眷恋。


把自己镶嵌进半边街的小皮匠,敲打着鞋子,“叮叮当当”的声音寂寞而悠远。


时间不语,却珍藏了小皮匠关于半边街的所有记忆。


尽管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但他的手艺依旧精湛无比。每天,他都会准时开门迎客,屈膝弓背地坐在椅子上敲敲打打,一坐就是一整天。小皮匠的修鞋店虽然小,却承载着半边街老居民的温馨回忆。在这里,每一块皮革、每一根线头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时间与匠心的故事。


“老爷子,又要来麻烦你了,帮我钉下掌儿!”


小皮匠干活时神情专注,嘴上叼着香烟,因为长期坐着,他的背已经有些驼了。他将鞋掌儿敲得“咚咚”响,操着一口四川话不时与进出楼道的人打招呼。每天早上,街坊邻居买好菜,都会到他的店里坐一坐,一起说说笑笑,打发时光。逢年过节,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不忘端一碗送到他的摊上。


“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小皮匠说,在过去,只要学会一门手艺就不怕没饭吃。


“娃娃早就叫我不要做了,可我还是舍不得,对这里有感情了。”


现代化进程势不可当,如今的半边街,虽然还是那条街,但已今非昔比,早已旧貌换新颜。2008年,因古城改造,原住户建起了仿古建筑,靠着租赁商铺赚了钱,买了商品房。房子几易其主,可小皮匠依然坚守在这个狭窄的楼道内。


“守摊不为挣钱,图的是快乐。”不愁吃、不愁穿的小皮匠,每天坚守在店铺里,这里仿佛是他的第二个家。


(三)


“婵娟广告”“飓风广告”“恒通广告”“魔方广告”“耀平印章”“沐卓装裱字画”“美克文化”……不到300米的半边街,林林总总汇聚了数十家广告公司,它们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广告业聚集地,隐藏着昭通的崛起“密码”。


这些广告公司不仅在数量上令人瞩目,它们在创意、设计、制作和客户服务等方面也各显神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广告服务。从传统的平面设计到现代的数字营销,从简单的宣传单到复杂的多媒体展示,广告公司都能够提供专业的制作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广告就是生活。



在这里,可以制作各式各样的标识、锦旗、奖杯、灯箱、招牌……甚至可以制作你人生中某个重要时刻的珍贵物件。它们承载着丰收喜乐的意义,以及某种特定的纪念意义。


20世纪90年代,在崇义街,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行政机关,这些单位经常筹办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紧邻崇义街的半边街,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商家的聚集地。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元广告公司应运而生,成为半边街上第一家专业的广告公司。


王明春,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年轻人,在半边街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1997年,拥有8000元启动资金的王明春在半边街开设了通达广告公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明春的公司逐渐积累了一些业务,这些业务不仅包括传统的广告设计和制作,还扩展到了线上营销和品牌推广等领域。


走进通达广告公司,两个设计师正全神贯注地绘制海报,店主王明春热情地招呼着前来做灯箱广告的客户。在通达广告公司工作过的不少人,都在半边街上租了门面,另起炉灶。王明春并不担心这样会对他造成威胁,反而认为这种竞争能够激发整个行业的活力。他以一己之力,拉开了广告业在半边街的发展帷幕。



清晨,阳光穿透缝隙,半边街上是清寂的,这里的广告人,眼睛布满血丝,却闪烁着对新一天的渴望。橱窗里展示着最新设计的广告作品,他们深知,只有最好的创意才能在广告的海洋中脱颖而出,只有最打动人心的广告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广告人聚集在半边街,他们是竞争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同行。空闲时间,他们互相招呼着打打麻将、摸摸小牌,或抓把瓜子、花生边吃边聊,等待着一个个顾客上门。


“老板,我要做一个灯箱广告,多少钱?”这样的声音反复响起。


半边街上的广告人虽然没有赚得盆满钵满,却也能养家糊口。他们心境平和、知足常乐。他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生意慢慢做,日子慢慢过。”



霓虹灯闪烁着五彩斑斓的梦。这里是创意与激情的交汇点,是广告人的战场,也是他们的舞台。广告人在店铺里激烈讨论,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每一个点子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


如今,半边街上,往日痕迹已荡然无存,只有全新的生机。


暮色四起,霞光将半边街上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从街头到街尾,很多人不愿原路返回,怕忽然迷失在老街的旧时光里。

他们是昭通最靓的“星”

我们是昭通人🧡

昭通2条高速,进度再刷新!

来源丨@昭通发布 微信(ID:ztfbwx)丨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 娟 杨 明 唐龙泉飞 谭光吉 毛利涛 文/图

终审丨马燕

编审丨张永刚

编辑丨尹婕

校对丨龙萍

投稿邮箱丨519045426@qq.com

广告咨询丨0870-3193705

昭通发布 微信团队


让更多人知道

↓↓↓

昭通发布
关注民生,传递资讯 ,不管你在哪里,了解昭通,来这里就对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