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处处是文物。
2004年,广东汕头一位农民闲来无事,便将自家的老鸭棚拆掉,打算劈了当柴烧。
谁承想,就在他拆卸鸭棚木板时,却意外发现:一块已经被虫蛀了的老旧木板上,一版浮雕文字若隐若现,而这其中,居然有着乾隆落款!
“这难道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农民不由一惊,赶紧通知了儿子。
儿子观摩完,隐隐觉得这木板大有名堂,于是慌忙上报给了当地博物馆的研究专家。自此,一块遗失多年的“圣旨牌匾”,终于重见天日!
蔡成武,是一位广东汕头的普通农民。年轻时,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与家人共同经营起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鸡鸭养殖场。
多年来,靠着这家养殖场,也托了改革开放的福,蔡成武赚了不少钱,还在城里为儿子购置了一套房产,使儿子得以在城里安家立业,并逐渐成长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年轻人。
然而,时间转眼步入二十一世纪,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事业,蔡成武心中却犯了难。他和妻子年纪渐长,是时候享受晚年生活了,如今养殖场也赚不了什么钱了,似乎正是关闭的最好时机。可是,蔡成武就是在养殖场发家致富的,对此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真到了要关闭之时,他反而却犹豫了。
直到2003年,蔡成武的妻子突发中风住院,这次事件如同当头一棒,让他深深意识到:我们年纪都不小了,是时候放下工作,好好照顾自己和妻子了。
对此,儿子也多次劝说,“爸,您和妈都这么大岁数了,该好好休息了。您尽快处理好养殖场的事,到时候我和媳妇接你们去城里一起住。”
蔡成武听后,心中既感动又欣慰,最终下定决心关闭养殖场,并着手准备与妻子一同搬到城里享受天伦之乐。
2004年,在关闭养殖场之前,蔡成武心中百感交集。望着眼前这片熟悉的鸭棚,他感慨一笑。这鸭棚虽然简陋,但对于养鸭子来说已然足够。最后,为了不浪费,他还是打算将鸭棚拆除掉,并把这些老旧的木材赠予给乡亲们,哪怕没啥大用,也能当柴烧嘛,这也算是物尽其用,贡献出它们最后的力量了吧。
说干就干。不承想,正当蔡成武一片片拆卸木板时,一块与众不同的老旧木板,很快吸引到了他的注意——这块木板上满是岁月的痕迹,显得陈旧不堪,但蔡成武却隐约看到了木板上极为精美的浮雕文字,而且文字末尾还有着乾隆落款!
反复盯着木板看了许久,蔡成武心中的好奇越来越深,考虑到村里曾出现过几位显赫人物,他猜测这可能是某件有价值的“文物”,于是将其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并立即通知了城里的儿子。
等到周末的时候,儿子开车回到了老家。简单交流后,父子俩一起仔细检查了这块木板。经过一番辨认,读过大学的儿子也确认上面的确刻有“乾隆”的字样,并且他也知道乾隆在清朝帝王中的地位很高。所以,这极有可能是一件意义非凡的清朝文物古董!
在意识到这块木板的历史价值后,蔡成武的儿子再三思虑,还是决定将其上报给当地博物馆的专业人士进行鉴定。
博物馆的专家闻讯迅速赶来,经过专业而详细的鉴定后,最终确定:这块看似普通的木板,竟然是乾隆皇帝己巳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颁发给蔡德岳的木刻圣旨!
这块圣旨长183厘米,宽77厘米,共有450个字,上面的浮雕文字清晰可见,开头赫然写着“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面对如此惊人的发现,蔡成武和儿子心中均是充满了好奇——蔡德岳究竟是谁?他在清朝有着怎样的成就,以至于能获得皇帝的亲自嘉奖?
专家耐心地解答了他们的疑问:“根据圣旨的内容,蔡德岳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商人,他创立了红糖及红头船联营公司,主要负责将潮汕地区生产的红糖运输到北方的北京、天津等地,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制糖业的发展。”
听到这里,蔡成武的儿子仍然有些不解,问道:“那乾隆皇帝赐给他圣旨,仅仅是因为他的商业成就吗?”
专家微笑着摇了摇头:“并非如此,蔡德岳真正打动乾隆皇帝的是他在黄河决口灾难中的善举。他慷慨解囊,捐赠大量钱财用于赈灾,这一举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财政压力,帮助朝廷渡过了难关。因此,乾隆皇帝特地下诏表彰他的义行。”
了解到这些背景后,蔡成武的儿子回到村里,向村里的长辈询问有关蔡德岳的更多信息。原来,这块圣旨牌匾最初悬挂在村内一座名为“儒林第”的古宅中。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儒林第”成为了当地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办公地点,牌匾也因此被视为无用之物被拆下,长期被当作垫材堆放在杂物间,最终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蔡成武的鸭棚。
此外,村民们还回忆说,早年在村里的蔡氏祠堂“加合祠”中,收藏着另一块清代木匾,以及几件珍贵的文物,包括一套八条幅的屏风、一把玉如意和一幅名为《百鸟朝凰》的国画。这些宝物平时深藏不露,只有在家族祭祖或重要宾客来访时才会展示,可见它们的价值非凡。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珍贵的文物大多已不知所踪。
幸运的是,这块圣旨牌匾意外地重见天日,它不仅是蔡氏家族昔日荣耀的见证,更是研究清朝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目前,这块珍贵的文物已被妥善收藏于博物馆中,供后人参观学习,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