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辛店村的“蒜乡”往事

文摘   2024-11-29 19:49   北京  

赵辛店村

“蒜乡”往事

“说起赵辛店村的农产品,最有名的当属六瓣大蒜。”70岁的赵辛店村民苏银龙说道。

讲述人苏银龙

长辛店街道赵辛店村是京西历史悠久的蔬菜产地,其中最有名的特产,莫过于六瓣大蒜。用赵辛店村大蒜腌出来的糖蒜酸甜脆爽,连京城老字号六必居,都曾专门派人来赵辛店村收购大蒜。


京西“蒜乡”

曾为六必居供货

作家肖复兴的作品《蓝调城南》中有着这样一段话:以前六必居的糖蒜与众不同,在于选择的蒜全部来自长辛店李家和赵辛店范家的“六瓣”蒜。每头重一两二三,七八头必是一斤。而且,蒜要在夏至前三天从地里取出,必须带泥,以便保鲜,腌出的糖蒜才脆。
苏银龙说,老一辈人曾给他讲过当年六必居的伙计来到村里收糖蒜的情景。每年夏至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把新收上来的大蒜装进麻袋放在家门口,等六必居的伙计赶着马车来收蒜。
苏银龙演示六必居选蒜的手法
挑蒜时,六必居也有自己的讲究,收蒜的伙计把蒜头放在手掌中,用虎口掐着周长一握,以超过虎口握距一瓣蒜宽度的大小为优。按伙计的说法,这样的蒜,做糖蒜大小刚刚好,太小了吃起来不过瘾,太大了又不好腌入味。

当时的六必居每年大约要从赵辛店村收购400-500斤的大蒜,用于制作糖蒜、腊八蒜等小吃。“那时候北京城人少,消费程度也不高,家里买一点糖蒜都要搁起来慢慢吃,京郊种植的这些大蒜,足以供应城市里的消费者。”苏银龙说。

独具匠心

育出黑土好蒜

说起赵辛店村的大蒜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苏银龙认为这要归功于老一辈人的匠心。
“村里有句老话‘种蒜不过九’,意思是种蒜要在数九开春前,趁着天还凉就开始忙碌。”苏银龙记得,每年刚过完春节,老一辈们就会来到田地里,用镐锄那么一拉,挖出一条条整齐的小土沟。挖好沟后,天还冷的时候就开始浇水,趁水冻上冰碴的时候,把冒芽的蒜瓣和冰碴子一起埋进土里,照料一个春天,等到夏天就可以起蒜了。

苏银龙回忆,老人们不仅擅长种蒜,还特别会养地。每年入秋时节,大家就开始翻地施肥,让肥料浸在泥土里过一冬天,第二年的地就会特别肥沃。“以前村里常年培肥的土地都是黑色的,里面种出的蒜特别好。”苏银龙说道。

发展精品种植

传承“蒜味”乡愁

苏银龙展示腌糖蒜的缸
赵辛店村以蒜闻名,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就离不开蒜。苏银龙的记忆中,以前村里几乎家家都腌糖蒜、做腊八蒜;老人们平时炒菜,也喜欢搁瓣蒜调味;逢年过节杀猪时,村里最有特色的一道菜,就是在蒸好的肥肠里塞上大蒜,再回锅炝炒,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苏银龙家种的新蒜
如今的赵辛店村已不再集中种植大蒜,村民家的田地里,种满了不同品种的精品有机蔬菜。在苏银龙家的田里,除了琳琅满目的有机蔬菜,仍然有一块地,被他专门拿来种蒜。“这么多年成习惯了,地里不种点蒜,就感觉跟少了什么一样。”苏银龙说道。
赵辛店村“一分田”
为实现精品化农业转型,赵辛店村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蔬菜种植公司对村里的集体土地进行管理。外,村里还引进多种适合京郊环境种植的有机蔬菜,提升村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丰富了广大村民的餐桌。
此外,为了加大农业耕地利用率,打造“一村一品”,赵辛店村还大力发展“一分田”农业种植采摘园,为客户订制种植各类有机蔬菜,满足城乡群众的精品蔬菜需求。

赵辛店村大棚内的有机蔬菜

接下来,赵辛店村将继续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在擦亮“京西菜园”招牌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文:长辛店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
图:长辛店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
编辑:长辛店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

我就知道你“在看”

古镇长辛店
长辛店是位于京西南的千年古镇。它是京西九省御道的终点和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火车头”和中国装甲车辆的“坦克城”,蕴含着包融、正义、坚韧的城市性格。本公众号将推送长辛店政策、文化、民生等方面的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