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莫让“苛求”限成长

文化   2024-10-05 05:30   山东  

作家简介

曹雨,山东省属幼儿园教师、心理咨询师及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曾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个人”称号、历下区思政课教学一等奖、幼儿园课程故事一等奖等。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热衷于写作和心理教育,热爱艺术、制作美食与旅行,现居济南,欢迎热爱写作的同行者通过邮件1409670593@qq.com与她取得联系。


我的儿子刚上幼儿园小班时,是全园年龄最小的孩子。因为年龄水平限制,各方面能力相比班里其他孩子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异,但儿子特别喜欢上幼儿园,也几乎没有入园焦虑的不良情绪。


刚开学时,他呈现的“良好状态”还经常受到园长和老师们的夸奖。起初我觉得年龄最小的儿子能顺利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我很知足。但慢慢地,随着儿子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我对儿子的期待反而越来越高:儿子在幼儿园的自理能力要强,动手能力得要强;吃饭要好,不挑食,要勇敢尝试并且能够吃自己不爱吃的蔬菜;要学会交往,在幼儿园能交到好朋友,讨老师的喜欢;还要……


渐渐地,我忘记了我的儿子只是个刚满三岁的小孩子,我开始命令他坐有坐样,见人要有礼貌的打招呼,要爱干净,要爱惜物品,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平时我总会板着脸一本正经地对儿子提着许许多多的要求,设置各种各样的规矩。每当儿子满足我的要求,我就会“沾沾自喜”;一旦儿子满足不了我的要求,我就有情绪波动,经常对儿子生气。

就这样过了一学期,儿子的情绪有些不稳定,脾气变得异常暴躁,一遇到点不顺心地就爱摔东西,挥起拳头要动手打我和他爸爸,原本那个听话懂事的儿子似乎变成了一座随时会爆发的“小火山”。刚开始,我和孩子爸能心平气和地和他好好沟通交流,但当儿子的坏脾气事件从1次发展到多次、一次比一次程度恶劣后,我们崩溃了,也失去了耐心,甚至让儿子受过一次严厉的惩罚。


事后我们非常心疼,对儿子充满愧疚,但也无计可施了。孩子为什么就这么爱发脾气呢?是天生的性格,是模仿成人的行为,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呢?我和孩子爸一直绞尽脑汁地分析原因,并试图调整自身的引导方式,但这对改善孩子的坏情绪并没有什么效果。

直到有一天,我带着儿子去朋友家做客,儿子对朋友家的沙盘玩具爱不释手,但我们担心儿子把沙子弄得到处都是,会显得自家孩子不礼貌没教养,于是孩子爸要求儿子只能坐在椅子上玩,我又要求他只能拿几样玩具玩,不能把很多玩具都摆出来玩,以免把朋友的房间弄乱。


听了我俩的话后,儿子眉头紧促、小嘴一撅,样子十分拘束。朋友笑呵呵地说:“孩子想怎么玩都可以,弄乱了你们两口子给我打扫干净就行啦!”儿子得到了主人的允许后玩得非常开心,他脸上愉悦放松、自由烂漫的笑容也带动起我们内心的快乐,分别时朋友还直夸儿子像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我和他爸很奇怪,为什么儿子在朋友家坏脾气就不见了,而在我们家就经常“小火山”爆发呢?这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也引起我深深地自我反思:孩子的愤怒可能源于我和孩子爸对他的限制和要求太多,孩子经常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高控”,而不是父母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或许,父母的要求要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不然孩子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沦落为父母的工具人,行为任由父母操纵,情绪情感也因忌惮父母的权威地位而被压抑,得不到及时疏解的情绪积攒久了终会爆发。

身为父母,我们不能一味地苛求孩子。

我们也应该去学着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承认孩子是与成人一样平等的生命。虽然我们大他们小,但并不代表着父母是比他们高级的,并不代表着我们的种种要求对他日后的发展真的有深远的意义;而且父母之所以为父母,责任和意义是保护这个幼小的个体成长,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擅长点、发挥所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平等、尊重、理解和支持。

当父母停下说“不”,尝试说“行”的时候,我们便不会再给孩子太多的成长限制,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吧!如果我们让每一个要求变成一句引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话,变成一个支持孩子探索试错的机会,变成一个全然接纳孩子的温馨环境,那么教育的效果是不是就会不一样呢?


山东作家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巴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