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9个习惯动作最伤宝宝耳朵
教育
2024-11-06 00:01
海南
去公园散步的时候,偶尔会碰见有些爷爷奶奶推着婴儿车带小宝宝下来散步的,婴儿车旁边还放着一台收音机,里面传来大声的音乐,可能爷爷奶奶听的开心,但这对小宝宝来说,很有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带来伤害喔~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如果做得不对,都有可能对孩子的耳朵造成伤害。那么,具体有哪些动作呢?
1.经常给孩子掏耳朵
孩子的耳朵里面有耳屎,爱干净的家长会忍不住给孩子掏。如果不小心损伤耳膜,也不能马上发现。如果孩子因为疼痛而哭闹,家长一般都认为哄哄也就当没事了,直到过几天突然发现孩子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脓,这时才到医院就诊,耳朵往往已经感染了细菌。
还有些宝妈喜欢随手用发夹、棉签或手指甲等,在孩子的耳道内掏挖,这样,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
2.让宝宝平躺着喝奶
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也可能会给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的伤害。
比如说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因为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这样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时,就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所以我们通常建议45度角度喂奶。
3.拍打宝宝的脸
和孩子逗着玩时,拍拍他的脸当然可以,但注意要避开耳朵。有时孩子调皮任性,性急的家长会打孩子的脸,这样的行为一定要避免。打脸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逗宝宝玩时,宝宝乱动就很容易就会碰到宝宝的耳朵,可能产生意外,使宝宝的耳膜在大力冲击下受到损伤,出现穿孔。穿孔的鼓膜会使中耳与外界相通,除了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外,还会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都会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还可能会引发脑膜炎等其他疾病。
4.高分贝音乐或噪音刺激
现在不少劣质玩具的音量过大,简直成了噪音,在文章开头豆仙儿遇到爷爷带宝宝散步大声放音乐的情况,把音源长时间、近距离地放在宝宝前面,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宝宝长期生活在机场旁、高速路旁等高噪音的地方,也需定期检查听力。
5.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
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孩子自己又不会擤,于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很多孩子的中耳炎就是妈妈擤鼻涕不当引起的。
6.捂住口鼻打喷嚏
感冒了会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更是喷嚏不断,有的家长在孩子打喷嚏时会让他憋住喷嚏,有的家长则是不时捂着孩子的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
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7.游泳、洗澡不注意保护
游泳、洗澡时宝宝的耳朵最容易进水,在玩水的时候有水进入耳朵没有及时清理,很容易诱发宝宝内耳感染、损害听力。宝妈们可以给宝宝戴上防水耳塞或者是游泳后及时清理宝宝耳朵!
8.捏鼻子灌药
孩子生病了却不愿意吃药,怎么办?捏着鼻子灌吧!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可能都有过被灌药的经历,于是小时候自己试过的喂药方法用在了自己宝宝身上。
捏鼻子喂药并不会影响宝宝味蕾,使药的味道减轻,反而有可能在宝宝挣扎时造成危险。捏鼻子时孩子会挣扎哭吵,这样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另外,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9.不按要求使用抗生素
孩子耳朵发炎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建议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用多久呢?当然是要用足疗程。可是有的家长不这么想,他们的标准是,孩子的耳朵不痛了,或是耳朵不流脓了,说明病已经好了,不发炎了,当然就不必再使用抗生素。家长这种随意停药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样会导致药量不足,药效不够,不能完全杀死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不仅不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迟迟不好,最后可能出现无药可医的情况。
所以,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按医生指示服药,平时不滥用,一经使用,份量绝对要够。举个例子,倘若医生开了1周的药量,并指示1日服用4次,绝对不能擅自减少成1日服用2次,而且一定得将1周的剂量服用完毕,以免残留下来的细菌反扑,导致中耳炎复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I3MTQ4MQ==&mid=2654726204&idx=4&sn=616e86623a44066d712d8631df24666b
新生儿护理
介绍新生儿护理常识,新生儿各种症状,新生儿注意事项及健康资讯。
最新文章
宝宝这3种表现,说明到了猛长期
“宝宝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当妈的真能忍心吗?
这几个信号,说明宝宝体内缺水了
宝宝爬行的3大好处,家长别忽略了
宝宝鼻塞怎么办?试试这些方法
宝宝吃奶习惯透露出未来性格,你家娃是哪种?
生完娃后,什么时候来月经才合适?
我是如何把“睡渣”宝宝变成了“睡神”宝宝
1-12月宝宝必须经历的过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缺锌的宝宝身上会有这6个特征,家长发现了吗?
宝宝经常打嗝苦不堪言,这些应对技巧请看完
这四类孩子免疫力很差,容易生病,你家孩子有吗?
宝宝喉咙呼噜呼噜?或许是这5种原因!
3个月大宝宝,会有哪些可爱的发育表现?
宝宝有这3个特征,说明宝宝智力发育很好!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各月龄宝宝每天该喝多少奶?对照看看,你家宝宝达标了吗?
0-1岁宝宝哭闹的十大原因及安抚法
为什么宝宝过了6个月之后生病?
宝宝有这8种表现,告诉你要补锌了!
能带宝宝去游泳吗,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宝宝2岁前这些“坏”习惯你别管,这是他变聪明的表现
为什么宝宝睡觉老是咧嘴偷笑?
为什么好多孕妇都没在预产期生娃?
如何给宝宝温奶?温奶易犯的3个错
给新手爸妈:宝宝爬、站、走训练攻略
20条宝宝的饮食习惯建议
新生儿哪些“怪现象”妈妈不要怕?
10个方法让宝宝拥有好睡眠
宝宝智力发育的3大误区
新手爸妈常犯的4个育儿陋习,你还在这样做吗?
宁可自己苦点累点,也不愿把娃交给别人带,你是这样的妈妈吗?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宝宝发育比别人慢,你担心吗?
宝宝一晚上夜醒很多次?试试这几个建议!
母乳、奶粉,宝宝吃“奶”正确方式
哄娃入睡不用烦,妈妈有妙招
宝宝各阶段敏感期,你可知?
娃将来会是个小帅哥吗?先看他有没有这些特征!
做对这几件事,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坐月子时,婆婆为你做这些事是为你好,别误解了
宝宝这9种表现可能是缺钙了,家长别耽搁
宝宝竖起来抱的时间,你知道吗?
宝妈奶水不足怎么办?
9个习惯动作最伤宝宝耳朵
怎样训练宝宝的爬行能力
宝宝“手的敏感期”,妈妈知道该怎么做吗?
宝宝睡醒后的这些“话”,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婆婆,看看国外的婆媳关系是怎样的
宝宝夜奶害处多,教你4招如何轻松断夜奶
宝宝大动作发育过程,时间点你都知道吗?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