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你是否已经准备好
与家人一起欢度佳节呢
然而
骗子却不会放假
正想着趁机“捞一笔”
随着人们购物、返乡、聚会等
活动的增多
诈骗分子利用人们对
节日的期待和归乡心切
编造各种理由进行诈骗
作案手法不断翻新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机票退改签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谎称其预定的航班出现延误、故障或取消等状况,以办理退票、改签可获理赔为由,诱导受害者下载各类App,进入不明网站填写个人信息、银行账户信息,打开屏幕共享从而获取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进行转账。
2025年1月22日,周先生(化名)接到自称航空公司工作人员来电,对方称因航班故障需要改签机票,周先生信以为真按照对方指示下载APP,进入对方指定的房间后与对方开启屏幕共享功能,经对方引导操作后发现个人账户被对方刷取4笔总计7814.92元,周先生发觉被骗,遂拨打110报警。
虚假购物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络上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等广告,以可以节约手续费为由诱导受害人通过微信、QQ等软件进行私下交易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2025年1月22日,赵先生(化名)通过抖音点击链接下载APP,根据客服指示操作,想通过做海外电商购物赚取美金,先后按照客服要求进行扫码转账、京东购物等,共计投入12300元,在多次操作后发现平台无法提现,赵先生发觉被骗遂拨打110报警。
“百万保障”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百万保障”的不了解,冒充客服,告知受害人其“百万保障”即将到期,不取消将要被收费。待受害人“上钩”后,进一步诱导受害人把钱转至指定账号作为“保证金”,承诺转款后就能取消“百万保障”保单,并会退还所转钱款,在受害人转账后卷款走人;或以指导操作为由,诱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从而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银行卡中的资金转走。
2025年1月21日,吴女士(化名)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称其在抖音开通了百万医疗业务现每月要扣费,之后互加QQ并开启语音屏幕共享,对方以帮其取消业务为由,引导吴女士向指定账户转账共计90000元,直至接到反诈中心拨打的预警电话,吴女士才发觉被骗并报警。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以在其他平台交易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的第三方平台,随后以受害人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所谓的“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等费用,达到诈骗目的。
2025年1月16日,张先生(化名)在玩游戏时收到好友申请,对方称想购买其游戏账号,张先生添加对方QQ并点击对方发送的链接下载APP,在该平台上客服告知其交易绑定的银行卡号填写错误,需要转账解冻,张先生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向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扫码支付5000元,转账后对方不再在与其联系,张先生发觉被骗遂拨打110报警。
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亲友、同学、同事等熟人的头像、姓名包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以熟人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各种理由向受害人借款,并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从而骗取钱财。
2024年12月28日,张女士(化名)接到微博私信对方谎称是其朋友,因头像相同张女士并未产生怀疑,对方称自己手机出现故障无法付款,请求其帮忙付款,随后张女士通过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扫描添加了“亚马逊客服”购买品牌包,先后向对方提供的2张银行卡账户转账24899元后被对方拉黑,张女士发觉被骗遂拨打110报警。
刷单返利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网站、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通过发放小额佣金引诱受害人完成刷单任务,获取受害人信任,随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通过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
2025年1月23日,赵女士(化名)在网上看网络短剧时,弹出广告内容显示可以做任务赚钱,赵女士点击广告下载APP,与客服进行沟通,按照对方指示以给主播助力的形式进行刷单任务操作,先后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多笔合计451935元作为任务金,任务完成后并未获得返利,赵女士发觉被骗遂拨打110报警。
来源:辽阳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