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政企协同补短板
长期以来,充电焦虑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相比传统的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对用户特别是营运类用户具有很强吸引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换电模式发展,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支持和鼓励换电模式发展。
换电模式基于“车电分离”技术,通过换电站对电池集中存储、充电和配送,并为新能源汽车快速更换电池,创新形成了以换电运营为核心,整车、能源、金融等企业跨界合作的产业生态,对促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构建高效电动汽车补能体系。电动汽车换电时间小于3分钟,在高速公路、出租网约车、重型货运等场景具有优势。
二是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通过换电商业模式创新,消费者无需支付动力电池价格即可购买车辆,降低车辆购置成本。
三是有助于推动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换电站具有分布式储能属性,可结合智能化技术实现高弹性电网互动,促进电网削峰填谷。
四是有助于实现电池资源高效利用。换电模式可提高小容量电池配置比例,相比大功率充电,较低的充电倍率可延长电池寿命。
近年来,换电模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推广规模的扩大,换电模式在商业模式、支持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首先是车辆研发阶段。换电车型存在多种动力电池搭配,需要对每种搭配进行准入试验。随着换电车型与动力电池产品更新迭代和产品矩阵的扩大,企业准入成本大幅增加。
其次是车辆使用阶段。不同企业车型的电池规格尺寸、接口位置形状等均不相同,导致跨企业换电车型无法实现动力电池互通互换。当前针对换电车辆的保险产品也相对缺乏,导致租赁电池的用户保费偏高、保险责任覆盖不全面等。
最后是换电站建设阶段。换电站用地、用电审批流程存在不明确、不规范现象,导致审批流程复杂繁琐。
针对换电模式存在的卡点堵点,需要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力。
从政策而言,建议探索优化换电车型准入管理要求,引导保险行业出台“车电分离”保险产品,明确换电站建设主管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等。
对相关企业而言,建议协同推动互换性技术标准化,设计标准化电池包,研发兼容共享换电站,建立知识产权互换授权平台,突破跨企业车型电池互换制约。建立合作共赢的“朋友圈”,积极组建行业联盟,探索建立市场推广、换电网络建设、电池资产管理等合作机制。探索换电技术创新,开展换电站与电网融合互动示范,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加强动力电池检测与监控技术应用,提高动力电池故障检测与隐患排查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相关企业也要发挥换电模式在动力电池管理方面的优势,加强退役电池报废回收管理,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作者吴松泉系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来源:2024年9月4日《经济日报》第9版
原文链接:http://paper.ce.cn/pad/content/202409/04/contenlt_300593.htm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往期链接:
期待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汽车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