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泉:是时候制定国家顶层汽车战略了

文摘   2024-10-10 11:30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核心观点】国家最高层面出台以“汽车强国”为核心的顶层战略,明确汽车发展的总纲、总目标、总要求,以此来统领和推进汽车领域的各项工作,并加强政策协调和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必要性正越来越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明确目标和路径很重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要处理好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的关系”“要把住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注重改革举措配套组合,使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向中心目标靠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要求,也为汽车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引。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引领,有了目标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不懈追求的强大动力。


汽车是我国重要支柱性产业,汽车及其制造、服务产业链增加值占GDP比例约为6-7%,是对经济带动最大的少数几个产业之一。随着产业边界和外延的不断延伸,汽车对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转型任务繁重,国家战略也对汽车发展提出了诸多新要求。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汽车消费对社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本身。笔者认为,应跳出汽车看汽车,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汽车社会的角度来看待汽车产品、看待汽车制造业、看待汽车产业。国家最高层面出台以“汽车强国”为核心的顶层战略,明确汽车发展的总纲、总目标、总要求,以此来统领和推进汽车领域的各项工作,并加强政策协调和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必要性正越来越突出。


一、是引导汽车产业平稳有序转型、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建设汽车强国的迫切需要。


低碳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国际化是汽车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向,低碳汽车、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的新质生产力。笔者认为,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以创新和引领为基本特征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5-10年,从国际环境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经贸环境从经济全球化加速转向经济逆全球化,叠加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国际布局阶段,我国汽车发展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科技、贸易、海外利益等安全形势必将日趋复杂严峻。


从产业自身看,汽车强国建设进入攻坚期和窗口期。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相关技术加速融合,低碳化/电动化向纵深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将逐步实现大规模商用,低碳汽车/电动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正进入以汽车属性变革为核心的产业和服务生态重构阶段,包括整车格局、产业链、资本结构、市场格局、使用条件和服务体系、汽车政策法规等重构,重构意味着变革,对传统产业、传统体系、传统布局、传统治理的冲击和影响显而易见。


汽车产业结构的重构,是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结果,也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转型的任务极为艰巨,蕴含的风险和面临的挑战也非常突出(参考:都在说新能源汽车快速替代燃油车,别忽略。。。。这需要国家层面从国家发展大局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发,明确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对汽车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总体设计和安排。这其中,很重要的是处理好先立后破与统筹兼顾、传统赛道与新兴赛道、抢位发展与错位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关键是处理好内燃机汽车萌发新枝与智能电动汽车换道超车的关系,引导产业链企业强化创新驱动,抢抓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立公平、开放、便利的汽车消费环境,加快建立文明、和谐汽车社会的迫切需要。


汽车不仅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还有着安全、绿色、公平、文化、娱乐、文明等多种意义。汽车大规模普及,已经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汽车消费环境是指与用户购买、使用汽车相关的各种外部因素的集合,包括政府的消费和使用政策,汽车销售和服务体系,后市场相关服务,汽车使用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等。汽车消费环境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买车和用车体验。


2023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29亿辆,居世界第一位,千人汽车保有量233辆,未来汽车普及率将更高。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我们应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汽车消费,看待汽车消费对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从汽车社会的角度看,目前至少存在如下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城市布局和结构不合理,道路交通相关软硬件不适应未来汽车更大普及的需要。二是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依然比较强,汽车制造和使用消耗各种资源(如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各种能源等),汽车消费必须考虑到自然资源、生态的承受能力。三是汽车消费使用多个环节还存在不少痛点堵点卡点,通过改革的方式扩大消费仍然有很大潜力(参考: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四是汽车消费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贪大厌小、显富比阔、追求奢华的不科学的消费观念,存在非理性消费、不文明使用等现象。


笔者认为,构建和谐汽车社会,核心是建立科学完善、公平开放、法治文明的汽车社会治理体系。首先是要建成统一开放、高效规范、成熟完善、法制保障的汽车流通和后市场服务体系,实现买的放心,用的舒心。其次是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建设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道路智慧交通体系。第三是大力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小型、绿色低碳、智能网联的汽车产品。第四是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消费、绿色消费、文明消费的理念,并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实现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三、是凝心聚力和强化政策协同、加快实现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产业政策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一直都是政策最密集、涉及政府部门最多、受政府政策影响最大的少数产业之一。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汽车产品的特殊性。汽车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涉及社会重大公共利益。对汽车产品实施严格监管是国际惯例。二是汽车的支柱产业地位和对社会发展的突出作用。总体看,政府关注汽车产业“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只不过不同时期政策支持的方式和重点有不同,当然现在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实上制定和实施了四版汽车产业政策(政策群)。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重要指示,为我国汽车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路径。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发展取得今天的成绩,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外实践证明,汽车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一国汽车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笔者认为,在产业快速变革的今天,现有治理体系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或不足:一是各部门都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存在彼此缺乏协调或协调不足的情况,无法有效形成政策合力。二是产业转型和环境变化情况下,目前很多政策都是“问题导向”,等同于给现有政策“打补丁”。三是相关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治理效率。四是管理上总体偏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待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偏弱,企业违法成本低,部分企业红线意识不强。五是新技术、新功能、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政策和监管上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笔者认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汽车消费与汽车社会和谐发展,建设汽车强国,从政策上来说,核心是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环境和监管环境,实现汽车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覆盖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法律体系和集约高效的管理体系;建立创新引领、开放包容、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产业政策体系;此外,还要努力在相关国际规则制定和协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吴松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研究汽车产业和政策,现就职于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往期链接:

吴松泉:重点海外市场政策法规最新情况及影响分析【2024中国汽车论坛】

四大问题制约汽车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传统汽车合资企业亟待实现四个转变

电动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别忽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

都在说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别忽略...

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




期待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汽车泉声


汽车泉声
发布汽车产业和政策相关观点和看法,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