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入秋
预防先行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
2.生食水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
3.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处理呕吐物后要消毒双手,避免交叉感染。患病后及时隔离,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到医院复查,痊愈后方可来园。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
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2.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3.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
秋季时空气中的动物皮屑、各种花粉、灰尘颗粒大大增加,孩子很容易患上过敏性皮炎。如果孩子皮肤脱皮症状非常明显,瘙痒难以有效抑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身上,近几年大龄儿童及成人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怕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全身酸痛,咽痛,伴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本病多发于秋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外出回来、接触物品、饭前便后。
2.多饮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3.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戴口罩做好防护。
5.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饭前、便前便后、触摸眼口鼻前、接触污染物后均应用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湿巾进行手消毒。
家庭生活场所日常应以常规清洁和通风为主,如家人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或疑似传染病时,应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1.进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进食时间相对固定,不暴饮暴食。
2. 饮食要营养均衡,食物种类要多样化,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和豆制品,多喝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少吃零食、油炸食品,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和水产品。
1.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循序渐进加强体育锻炼,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身心愉悦。
如发现幼儿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告知本班老师,规范就医,不带病入园,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