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 by 阿筐
我的好朋友Caiwei是这次工作坊的灵感缪斯,做记者编辑这么多年,她对好内容有天生的敏感嗅觉,从纽约带来了最喜欢的几本zine给我:boundaries for beginners,是一本和朋友互动的好self-help的范例;和她最喜欢的反内卷书Against Competitions;当然了还有一个how to zine guide,只是当时并没有想到真的会办一场活动。
Caiwei带上了专门学习这方面的好朋友阿筐做专业指导,我们三个女子就开始了这场工作坊,更是没想到收获这么多奇妙的故事:异形动物与人,酒鬼手册,有烟瘾的小企鹅,女作家厌恶的事儿,年底发票折子,植物学者眼里的世界,一位学究乐队成员的高效创作者指南,一个恋爱女孩儿的秘密情书…
Zine带有很强的反骨精神,它不依附于任何媒体,把时间聚焦于当下。它起源于科幻主题,但它的存在和历史并行,在1930年代之前的美国黑人运动、朋克和feminism运动得以流行,是时代犄角旮旯里的注脚。不过,就像caiwei一开始写的那样,zine不是舶来品,我们的文化里也有。这次工作坊很神奇的是当时邀请了高中同学一起,然后我就想起了在更早的时候小学,会给最好的朋友做小书,忘了上面会写什么,反正是友谊地久天长和很多insider jokes。在彩笔涂鸦、旧杂志图案和纸叠起的沟沟壑壑里藏满的那些心意,才想起了挺多值得好好保留珍藏的。
长大以后,zine的出现似乎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是对行业的一个big fuck you,没有平台要求,没有编辑修改,万物都可以成为zine的主题,只要你足够热爱与痴迷,一个人就是作者、编辑、出版人的powerhouse。同时也是一个对当下快速滑动手机社媒举动的抵抗。zine是我们看世界的小切口,撕开的是循规蹈矩的社会规则,指尖触碰纸张毛刺找回的是生活之微妙感。
图片 by 摄影师王磊
这次的工作坊开始先介绍zine的历史,阿筐老师展示了几种不同的拼接方式,折纸方式手风琴式,从书脊开始,不用缝纫工具如何成为一本小书。她教了简单的结构,把叙事部分全数交给参与者。阿筐很稳,她认真地聆听,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她是马里兰艺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正在申请艺术和版画方面的研究生,问及原因,是因为想好好再继续深扎一下。Caiwei顺路买来的绿豆糕是个抢手货,寒冬里填满了不少饥饿的肚子,也感谢认真聆听点评的她,从纽约带来的前线underground精神,给北京吹来一缕春风。
潜意识里的图像星星点点蔓延,在纸张的作用下发酵,借别人的话显现,成为给当下自己的礼物。借阿筐老师的话:“几乎能看到创造力的潮水从大家的眼睛后面流进指尖 再进入纸张中,最终我也见证了一场这个小小群体的美丽潮汐。” 以下:
Martha 撰稿人《想抽烟的小企鹅》
“其实我之前不抽烟,但最近因为生活上的一些事情,突然它变成了我的一个小小出口,有点类似guilty pleasure?但我也在思考自己这么做的动因之类的,大概是这样的情况哈哈。”
“这是我的家,而我想抽一支烟。”
“朋友们说 南极不会有烟”
“一场平凡的极光后,遇见了一个雪人”
“你在哪儿抽烟啊?”
“你在说什么?”
小吴 心理医生《“酒鬼”日记》
第一次在北京见小吴,聊起了她的家属有一个爱好,爱喝酒,阴错阳差地这次工坊收集起了酒的素材。她的封面有一个小心思,做了一个填词游戏,酒杯放在边沿,像杯子里的酒,要马上就溢出来了。酒旁边还配注了名字,挺考验“酒鬼”知识储备的:
苏苏 植物演化方向在读《从茶园中走来的拼贴诗和“人群”》
苏苏的制作有着非常严谨的操作逻辑,首先她从杂志上剪下了一系列的词语,放到纸杯里,然后随即抽取做了文字拼贴。拼贴诗一直是想做的,素材来自于介绍古茶园的一篇文章,而旗书则是这次工作坊临时起意的作品,是一份精彩纷呈的艺术zine:
“旗书的内容是把人物简化为头部、双手和双腿三部分,从上到下排列,通过收集和堆叠不同人物的头部、正在做出不同动作的手部和腿脚,展示对人们正看向何处、正做着什么事情、又正去往什么方向的疑问。
感觉旗书和拼贴诗都是解构重组的思路哈哈。”
不愧是学霸啊啊啊啊!
有人说 存放较久的 第一口 相信
或者说 保佑
也终有死亡时候
草本植物 细细 而独特的香气 用完之时
唯有留下 当地特色
蘸着辣椒和盐 再埋到土里
我站在大森林
这种关系的 更复杂 渐渐被演绎成神话
小雪 艺术从业者 《Água》
小雪的能量很足,像个爱学习的幼稚园小孩儿激动,对知识的渴求与老师的喜爱使得她的艺术书旅程丰富。她的作品灵动又轻盈:干净的排版里,从朋友带来的New Yorker里很偶然地找到了自己很喜欢的舞蹈家Pina Bausch的舞评,和Italo Calvino关于月亮与河流的诗句相结合,静静流淌,带着柔软的线条区分文字与图像,那里面藏着喜爱的心意。她说最近喜欢拍月亮,原来满月和缺的角都有不同。zine在她的笔下成为了一种记录时间的方式,可以不用具象的语言,让灵感流淌。她说每个月都想做,希望可以满足她的这个愿望。
Wanqing 记者 《正常人兽》
“我的想法是一面画大众审美中可爱/美的动物或人,另一面画大众审美中觉得不够可爱或者不够美的动物/人。在按照顺序翻书的时候读者看到的可能是“正常”的动物,但是在拉动手风琴书的过程中就会看到奇怪的交叉形象,从而可能可以重新思考“正常“和“美”与“丑”。”
7k 传媒学博士/乐队成员 《创作者吵架指南》
这次的工作坊全程7k都在设计他如思维导图一样的内容,让人误以为在编程。其实他刚从一个巡演回来。乐队创作的日常中最不缺的就是矛盾,所以他想用一套“吵架流程”来明确沟通中不同阶段的核心问题,是zine self-help的实用性体现。文明人动文不动武,实属尚佳之选,希望他能做出来,批量生产。
面对创作上的分歧,我们可以先从直觉上区分对方的意见好听与否。不好听可能意味着对应着demo的表达问题,美学问题,好听则可能代表大家要放弃一个好的意见,又会有整体表达等其他方面的考量。最后,现场演出和观众的反响也会是重要的参考要素。
Caiwei 记者《Things I Hate我讨厌的东西》
Caiwei is being vocal about what she hates, 展示了一下她惊人的圆珠笔画画速写天赋,一开始她想给我做一本我讨厌的东西,想半天也没想出来太多。但我觉得这也是挺好自我探索的作业,特别适合一些我等people-pleaser。
Jady 《一些回忆和困惑》
对Jady的名字早有耳闻,相传以前在北京的各个文化聚点儿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这次他做了两个尝试,一个看起来像bottega的编织包,另外一个但不太愿意讲出来,他说聚集了一些今年以来对职业选择的困惑和回忆,可以默默地观赏他的故事。
Rachel 独立撰稿人《Intimacy Landy》
这是一份送给家属的礼物,诗早就写好了,阴错阳差,因为没仔细听阿筐老师的课,做错了页数。中间多做了一个夹页,画的是和家属天天在沙发上的情景。主题是关于尝试了解一个不那么易懂的人,看他是如何慢慢open up,一旦打开,像一个广阔的草原,无边无际。
大爷 《zou zhe》
大爷的搞笑之作,内页粘的是她带来的很多原来的话剧,电影,门票票根...但是都不太舍得用。是否下次可以做一个贴满回忆的小书能够更好地整理这些?
期待下次以zine会友:一月底春节主题抽拉红包🧧和🐲图案丝网
.
.
.
本次活动策划人 Moderators:
汪言:阿筐,独立艺术家,MICA(马里兰艺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辅修艺术书
Rachel Zheng:速写王国主理人,独立撰稿人
陈采薇:caiwei,记者,双语撰稿人,独立杂志TK主编
关于念念行旅:
Read and Rest Hotel (念念行旅),以阅读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共享酒店空间。
在这里,阅读浸入到旅途,杂志美学与空间美学相互交融,我们深信旅途的幸福感,来自真诚的分享,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除了提供平静柔和且舒适自在的居住体验外,还聚合了人文阅读、文创产品、艺术展览、社群活动等丰富的文化资源,24小时不打烊的杂志馆;老北京胡同阳光下的隐谧露台;碰撞灵感交流观点的灵感阁楼;在这里随时随地得以与文化、艺术亲近,彻底得到身心的放松。
关于速写王国:
东城非著名不活跃创意写作组织。万物皆可写,众生皆可写...欢迎你来这里和陌生人一起,通过打开五感式的沉浸式即兴写作,一猛子扎进潜意识的公共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