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曼弄枫某小区内,群众李先生购物回家,语带兴奋:“刺鼻的药水味已经闻不到了,孩子下楼玩耍我们也更放心。”
前不久,与李先生同单元一楼的住户王大爷(化名)为防治白蚁,经常在房屋附近投放白蚁药。因药味浓烈刺鼻,周边业主多次向小区物管投诉。小区物管上门沟通后,王大爷减少了投放白蚁药的频次,但周边业主认为吸入该类药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儿童在附近玩耍也会有安全隐患,纷纷要求王大爷停止投放。
考虑到邻里关系和谐,且王大爷年事已高,李先生一直不愿选择报警处理,在看到小区内矛盾纠纷“一码通”服务的宣传海报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码反映问题。两天后,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该小区核实情况,并到王大爷家中耐心释法说理,最终,王大爷答应不再随意投放白蚁药。
李先生能够“码”上解决矛盾纠纷,源于“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的优化升级。今年5月,西双版纳州推广矛盾纠纷“一码通”服务,有效拓宽了矛盾纠纷感知渠道,让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反映面临的矛盾纠纷和身边问题线索,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社区上门解忧、法律知识咨询和跟进办理进度等多项服务。
在西双版纳州,矛盾纠纷“一码通”服务的推广应用,只是政法机关以信息化赋能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坚持“大数据研判、信息化支撑、智能化应用”的智治思路,研发“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重塑社会治理的体系、机制、流程和方式,推动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统筹公安、民政、法院、司法等部门将工作中发现的风险隐患较高矛盾纠纷(案事件)录入“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在感知发现、风险预判、案事件流转等方面创新破局。
县、乡综治中心依托“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打通了跨层级跨部门“双向流转”渠道,采取“人工+智能”精准分流交办,调动行业部门、人民调解组织和相关责任部门共同化解纠纷,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性疏导、实质性化解、综合性治理,持续提升治理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同时,抓实帮扶、管理等重点环节,将长期难以调解且风险较高的当事人纳入帮扶包保范围,由纠纷所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落实“责任领导+站所领导+社区(村组)网格员”的包保帮扶责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闭环动态管理。
今年9月,群众钟先生某向景洪市公安局南路派出所报警称,其与妻子朱女士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争吵并伴有肢体冲突,其妻子已有轻生念头,请求派出所给予帮助。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钟某家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帮助矛盾双方缓解情绪。为确保问题得到实质性化解,南路派出所将该起纠纷通过“平安版纳”平台报送至允景洪街道综治中心。街道综治中心快速对纠纷进行分析研判,经党委副书记审核后,分流转办至街道妇联开展调处化解。调解过程中,街道妇联工作人员多次组织钟先生和朱女士进行面对面、背靠背的调解,并邀请心理机构老师对双方开展心理疏导。最终,钟先生和朱女士化解了矛盾,婚姻感情得到修复。
“允景洪街道辖区有居民9.13万户,167900余人,从以往调解的纠纷类别看,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占比较大。通常情况下,显性的矛盾纠纷可以通过网格员走访排查得到及时化解,但类似于婚姻家庭类的隐性矛盾纠纷,当事人可能不愿对外诉说,邻里之间难以知晓,网格员也无法排查。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很可能会升级或衍生出新的问题。”允景洪街道党委副书记巫凌夫介绍,该街道办事处依托“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构建起“信息平台+街道、社区两级综治中心+基层网格”的纵向组织体系和“街道党政班子成员+行业部门”的横向组织体系,形成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各类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率持续提高。
自2022年4月正式推广应用以来,“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共收集、感知矛盾纠纷3.2万余件,调解完成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7.3%,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撰文:段健
来源: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