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在清水】综述 | 清水:文明实践结硕果 时代新风暖人心

文摘   2024-12-30 20:07   甘肃  



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文明新风吹遍乡村大地,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文化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在清水县,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群众的生活,温暖了百姓的心田。在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清水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全面推进移风易俗。通过理论政策宣讲、网格员入户、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优化阵地 拓展文明实践空间
清水县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8个、实践站331个,以及各类实践点(基地)68个,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文明实践网络。这些阵地不仅是百姓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更是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和倡导移风易俗的“驿站”。在这里,田间地头的理论宣讲风生水起,社区乡村的移风易俗如火如荼,大街小巷的志愿服务热火朝天,持续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吸引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
在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大槐树讲坛”已成为村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支部书记邵琦琪正趁着村民们农忙休息的空隙,为他们讲解家风、家教的优良传统,引导群众传承好家风,践行好家训,以好家风促进好民风,带动众多家庭用实际行动弘扬文明家风、争做幸福家庭。
清水县持续发挥文化浸润人心的作用,深耕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重要阵地,创新宣传形式,运用报告会、“蒲公英播报”“大喇叭说事+”等多种方式,把移风易俗宣传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户内家中、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百姓夜校”等场所,用活乡土教材、宣传标语、文明实践公益广告、短视频等,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宣传矩阵,有效铸牢群众思想根基,营造崇德向善、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使村风民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完善机制 夯实文明实践基础
为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顺利推进,清水县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工作计划,如《2024年清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要点》《清水县“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方案》等。同时,通过召开会议、业务培训、暗访督查等方式,不断提升文明实践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我们村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积分超市,持续深化‘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党建活动的载体和形式,通过政策宣讲、节日慰问、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不断形成良好家风、文明新风。”金集镇城科村党支部书记景建安说。
清水县坚持从强化基础保障入手,从加强思想引领着眼,从突出特色优势发力,狠抓统筹协调,建章立制,实现全域全员参与局面。不断强化联席会议、部门抓点、报告反馈、跟踪问效、年度述职、“五单”对接、线上线下联动“七项”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一周一部署、一月一安排、一季一推进、一年一考核”的“四个一”工作落实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员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围绕“积分+”工作思路,通过积分制、清单制、“红黑榜”等务实管用的共建共治模式,现代文明理念在清水的广袤乡村深深扎根。
创新活动 丰富文明实践内涵
清水县不断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模式和内容,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 就延伸到哪里”为目标,真正让文明实践活动“实起来”。在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等文明实践项目,进一步聚焦群众需求,打破行业壁垒,让教育、医疗、文艺、健身、公益等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基层共治合力。
临近中午,一阵阵饭菜香从清水县草川铺镇火石村互助幸福院的“幸福食堂”里飘了出来,老人们陆续走进食堂落座就餐,一边吃着美味可口、便宜优质的午餐,一边在饭桌上聊着家常,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院内还有棋牌室、书画室、动静态活动区等文娱功能设施,为老年群体提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龄生活。
火石村党支部书记申彦忠告诉记者,“互助老人院自营业以来,吃饭人次累计达到80余人次,每天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进行荤素搭配,为老年人提供一处吃饭娱乐的活动场所,让村里的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幸福便利的老年生活。”
清水县各乡镇创新形式开展“文明微课堂”,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让移风易俗落地生根。创新改编快板、小品、说唱歌曲,以群众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教育;“老百姓讲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事去感染身边的人”;“红色”讲师团在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娓娓道来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多样的“小举措”正掀起倡导文明新风的“大涟漪”,形成覆盖更全更广的文明网络,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
塑造品牌 提升文明实践影响力
清水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注重打造特色品牌项目,以项目带动活动规范化运行。如“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喇叭说事+”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等,已成为清水县文明实践工作的亮丽名片。
黄门镇小河社区是一个易地搬迁的新农村,为彻底打消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安置点成为搬迁群众打心底认可的温馨家园,小河社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服务,组建了由村党支部牵头、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队,通过便民事务代办、公共服务共享,寓管理于服务,实现了从人聚集到心聚拢的巨大转变。
黄门镇小河社区依托多功能综合服务大楼,创建了“一站一馆一超市,一家四室四中心”,便民大厅提供全天候服务、老年中心唱响夕阳红、妇女之家凝聚巾帼力量、四点半课堂温暖孩子的课后时光、上门服务播撒爱的光芒、民俗文化馆留住浓浓乡愁、积分兑换凝聚共建活力……群众不出社区便可享受优质生活,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强大力量,不断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小河社区搭建服务平台,开展便民事务代办,彻底解决居民‘两头跑’的问题。我们还根据群众日常需求,举行普法、反诈宣传,惠民政策、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政策宣讲、文艺演出等特色活动,群众不出社区便可享受优质生活。同时完善了居民协商议事机制,真正做到将便民服务输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打通小河社区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黄门镇小河社区党支部书记赵雯晴说。
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尚
一场场沉浸式宣讲、一次次具象化服务、一件件实效化措施、一个个情景化活动……清水县立足县情实际,在有力举措中破除陈规陋习、在创新实践中厚植新风正气,推动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村民自我约束更加规范,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社会风尚更加彰显,乡村整体风貌和群众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走进清水县金集镇城科村文化广场,读书角中各类生产生活、文学艺术类书籍摆放整齐,旁边墙壁上的村规民约“红九条”、红白事操办宣传栏条目清晰、标识醒目。
“我们培育、宣传、评选、表扬群众身边的榜样,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鼓舞、教育群众。对于违反规定的村民,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核实后,以户为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期间不得享受相关优惠和服务。”清水县金集镇城科村党支部书记景建安说。
近年来,清水县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在乡村治理一线探索移风易俗、涵育乡风的创新实践。伴随着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积分制、清单制、“红黑榜”等务实管用的共建共治模式不断推广,覆盖乡风文明方方面面的村规民约不断完善,现代文明理念也在清水的广袤乡村深深扎根。
特色亮点 彰显文明实践活力
今年以来,清水县聚焦群众需求,打破各行业部门工作壁垒、条块界限,依托“基层党建、志愿服务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宣讲基地、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平台,在工作规划、内容建设、服务供给、日常活动、机制保障、激励嘉许等方面不断孵化培育,走出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文明实践新路子。
在机制创新上,强化七项工作机制和四个一工作落实机制,推动主体责任落实。通过积分制等模式,深化现代文明理念。在阵地建设上,整合资源,如草川铺镇火石村建成“互助幸福院”,依托“甘肃好人”田景明事迹建成品牌工作室,增强阵地亲和力和服务功能。品牌打造方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情景体验节日活动,门到户说宣传宣讲,创新设计9项文明实践项目品牌。活动开展中,多措并举传递党的声音,服务同心惠及民生,全面阅读润泽心田,移风易俗培育新风。清水县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文明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提升了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清水县将继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创新的思维,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让文明之花在清水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清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懈的实践动力。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琳
责编:王玉芳

编审:单平平

清水发布
发布清水新闻资讯,讲述清水故事,传递清水声音,展示清水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