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说弄懂了《算法导论》的 90%,就超越了 90%的程序员?"。
说这句话的人,我估计连《算法导论》的20%都还没理解,甚至都还没读完。
读90%,就超过90%程序员,这数字可真有零有整,编的甚至都不走心,两个90%。。。
对程序员来说,学算法只有三个目的:
面试需要,君不见Google、Facebook、字节、微信考的都是算法题; 基础需要。毕竟对于栈、堆、二叉树、图基本数据结构还是要理解的; 兴趣专业。更专业的游戏引擎、程序图形需要。
我倒是相信90%的程序员只需要前两项。
好了,对于前两项,《算法导论》有用吗?有,但作用不大。
真的, 真不需要看数学证明的,你不是做理论计算机科学:
Facebook、Google、外企,想的是通过LeetCode算法题,让你表达怎么做的,怎么跟面试官沟通的,基础过关不。 字节、微信,有样学样学外企,但学错了。他们只想给你一道题,让你弄清题意后直接写完答案,最好都还是能跑的。
然后给一下时间、空间复杂度就OK了。
真需要证明吗?完全不用。以上公司我全都面试过,大多数拿到过offer,所以我能理直气壮的说,真没必要。
所以,你只要找一本算法书入门,按着LeetCode,把常见题目刷完,理解了数据结构,这辈子估计都没啥需要《算法导论》的时候。
痛快打脸
下次再有人讲这些话,你可以这样子问他:如何证明一个算法,比如插入排序,是正确的?
我相信,他就会支支吾吾了。
这时候,你学完这个,就可以啪啪啪的狠狠的打醒他,因为算法导论前几章就有教这个:
数学归纳法证明验证以下算法是对的
#define LEN 5
int a[LEN] = { 10, 5, 2, 4, 7 };
void insertion_sort(void)
{
int i, j, key;
for (j = 1; j < LEN; j++) {
printf("%d, %d, %d, %d, %d\n",
a[0], a[1], a[2], a[3], a[4]);
key = a[j];
i = j - 1;
while (i >= 0 && a[i] > key) {
a[i+1] = a[i];
i--;
}
a[i+1] = key;
}
}
如何严格证明这个算法是正确的?换句话说,只要反复执行该算法的for
循环体,执行LEN-1
次,就一定能把数组a
排好序,而不管数组a
的原始数据是什么,如何证明这一点呢?我们可以借助Loop Invariant的概念和数学归纳法来理解循环结构的算法,假如某个判断条件满足以下三条准则,它就称为Loop Invariant:
第一次执行循环体之前该判断条件为真。 如果“第N-1次循环之后(或者说第N次循环之前)该判断条件为真”这个前提可以成立,那么就有办法证明第N次循环之后该判断条件仍为真。 如果在所有循环结束后该判断条件为真,那么就有办法证明该算法正确地解决了问题。
只要我们找到这个Loop Invariant,就可以证明一个循环结构的算法是正确的。上述插入排序算法的Loop Invariant是这样的判断条件:第j
次循环之前,子序列a[0..j-1]是排好序的。在上面的打印结果中,我把子序列a[0..j-1]加粗表示。下面我们验证一下Loop Invariant的三条准则:
第一次执行循环之前, j=1
,子序列a[0..j-1]只有一个元素a[0]
,只有一个元素的序列显然是排好序的。第 j
次循环之前,如果“子序列a[0..j-1]是排好序的”这个前提成立,现在要把key=a[j]
插进去,按照该算法的步骤,把a[j-1]
、a[j-2]
、a[j-3]
等等比key
大的元素都依次往后移一个,直到找到合适的位置给key
插入,就能证明循环结束时子序列a[0..j]是排好序的。就像插扑克牌一样,“手中已有的牌是排好序的”这个前提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证明再插一张牌之后也是排好序的。当循环结束时, j=LEN
,如果“子序列a[0..j-1]是排好序的”这个前提成立,那就是说a[0..LEN-1]是排好序的,也就是说整个数组a
的LEN
个元素都排好序了。
可见,有了这三条,就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循环是正确的。
----
麻烦各位给我点个赞、好看和转发啊,这是对我创作优质内容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