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挑起“耐心资本”重担,国常会最新表态值得关注

时事   2024-09-19 23:01   广东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正值《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创投17条”)发布3个月之际,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中又研究了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重要举措,创业投资的地位明确定义为“事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本次国常会首先指出“要尽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卡点”,并提出数项具体措施,尤其为“募款难”、“退出难”指明解决方案。




社会资本“并购”市场 将迎来春天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企IPO(首次公开募股)数量82家,同比下降62.4%,较2021年下降87.0%,IPO市场持续收缩。其中,2024年上半年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IPO共55家企业,背后涉及253家机构,2023年上半年VC/PE支持的IPO共139家企业,背后涉及579家机构,有IPO的机构数同比下滑56.3%,较2021年上半年下滑69.8%。其中,2024年上半年收获3个及以上IPO的机构共9家,2023年上半年为42家,2022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58家,VC/PE通过IPO退出的难度升级。


关于“退出难”问题,国常会直接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境内外上市,大力发展股权转让、并购市场,推广实物分配股票试点”,这些举措旨在保障退出渠道的通畅。


并购成社会资本解决退出的重要管道。“母基金研究中心”分析指出,国常会提出的“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或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尤为关键。踩着2015-2016年的“双创”浪潮募集设立的基金,进入到了退出的关键阶段。随着IPO节奏放缓,VC/PE只得将目光投向并购等其他渠道来解决庞大的退出需求。


据悉,此前母基金行业专门针对并购重组的母基金极少,而今年已有多地探索设立并购相关的母基金。如广州4月印发《广州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组建广州并购重组母基金。昨天,国常会发声鼓励市场化并购母基金后,将起到示范性带动作用,预计将有更多并购母基金的出现。




“耐心资本”成高频关键词 国资“挑重担”



“耐心资本”是近期的高频关键词。所谓“耐心资本”,是专注于长期的项目或投资活动,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并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


本次国常会强调,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可以说,耐心资本的长期性、持续性、对风险高度容忍的特性,与科技创新周期长、不确定性强、失败率高的特点不谋而合。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新概念,“耐心资本”首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上被提及,并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结合,表明了要正确引导资本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长期的、持续的、有耐心的资本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突破。


在8月底召开的国常会强调,要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


那么,本次国常会为何“点名”国有资本要成为耐心资本呢?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创新发展战略的驱动,国资背景基金得以迅速壮大,并逐渐开始以有限合作人(LP)或直接投资方式对科创企业的股权进行投资。根据金融信息公司执中ZERONE的统计,2023年政府及国资LP出资占比达73%,其中政府资金认缴出资额占比65.6%。由此可见,国资已然在中国创投市场成为绝对出资主力。


此外,由于目前不少基金陷入“募资难”的困境,故而让国有资本承担更多责任,成为耐心资本的主力军,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募资难”的困境。


然而,在传统考核体系中,“亏损幅度”被视为一条红线,造成国资负责人在面对投资决策时,出现“宁可错过,不担过错”的“不敢投”态度。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国资在成为长期性、高风险性耐心资本的路上,遭遇阻滞。在国资成为耐心资本主力军的使命下,完善国有资金的出资、考核、容错、退出措施,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了。




关于国资考核与容错 广东做出积极探索


为解决在考核、容错等方面的燃眉之急,此次国常会还提出,要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


事实上,国务院在“创投17条”中,就提出了“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问题”;“落实和完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制度。健全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紧跟国务院推出的“创投17条”,对国资作出考核及容错进行积极探索。


7月底,广东省推出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的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就曾引起外界关注:


第四十条——省人民政府科技、财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对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设置不同考核指标,综合评价基金整体运营效果,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第四十一条——省和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业绩考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推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科技创新强省的广东,是全国首个提出国资创投“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省份。放眼全国,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也陆续提出相似的举措,目标都是要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国资创投的容错率,为“耐心资本”松绑。


作者丨程凌宇

排版丨盘思仪

编辑丨郭永佶

审校丨杨颖

监制丨王磊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
直新闻,直抵人心、直通世界。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栏目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