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作为第6海军陆战团3营I连1排的排长,你奉命前出圣所山山脊左翼,以掩护右路营主力的北上。
然而在靠近山脊的第37号检查点时,你却发现当面只有零星抵抗的少数守军,经过短暂交火,他们溃逃了。可正在你准备追击之时,却从无线电中得知左翼的营主力正在窄桥附近与敌激战。
有鉴于此,你选择坚守侧翼而不是移动协助营主力,因为你的任务明确要求守卫侧翼。因此,你将排部署在37号检查点附近的东西向道路旁的树林中,以建立阻击阵地,并阻止从西面接近的敌军。
而以下是目前的行动和发展:
1.部署与火力支援:
o 你用一个配属的机枪班压制西部的敌军机枪阵地,并与营部联系,可以对东部的敌机枪阵地调整火力支援。
2.侦察行动:
o 你派排军士带一个小型侦察小队向北侦察山脊附近情况。
战况更新:
敌军机枪阵地在你和火力支援的压制下沉寂。营已经成功迂回敌军,并继续向北推进。
2130时,你的排与约一个班规模的敌军巡逻队在西北方向交火,敌军迅速撤退。战斗结束后,你发现两具敌军尸体。
大约30分钟前,你的阵地西部几百米处发生了炮击,目前未有新的敌情。
排军士返回汇报侦察情况:
他在山脊两侧各侦察了几百米,只与一个敌军监听哨接触,对方撤向西侧。
他还听到北侧有敌军装甲部队(估计规模为一排或一连)正在发动引擎的声音。
最新事态发展:
2200时,营在接近狭窄通道时遭到猛烈袭击。敌军的机枪再次开火,这次来自通道两侧,明显敌军在通道处集结了规模可观的部队。
从无线电通信得知,营主力部队的两个连无法推进,正在承受伤亡。你试图与营联系提供帮助,但作战参谋(S-3)焦急地回复你:“原地待命,我们有其他更紧急的事情。”
任务要求
在5分钟内:
1.起草简要命令,如有必要,包括命令内容、作战意图和对班长及配属单位的任务分配。
2.制定火力支援计划、机动方案并绘制行动示意图。
3.说明你将向营部或其他单位进行的进一步通信内容,并简述你行动的理由。
官方例行分析
“这些勇敢的士兵,总是冲向防线中最坚固的地方。”
——约翰·德·罗贝克爵士
“如果一次攻击失败,不要沿着同样的路线或形式再次尝试。仅仅增加兵力并不能改变局势,敌人可能已经在过程中加强了防御。”
——B.H. 李德尔·哈特
本情景进一步发展了局势,以测试在面对更明确敌情和营困境时,原本坚持“严格掩护侧翼”的指挥官是否会改变计划。
变化分析:从情景3到情景4
1. 营的状况更糟糕:
o 营正与一支强大的敌军交战,显然陷入了困境。营的正面压力加剧,原本的正面强攻策略已经陷入僵局,类似1915年加里波利战役的反复无效的正面攻击。
2. 我方所在区域的敌情更清晰:
o 经过侦察,确认圣域山脊(Sanctuary Ridge)上的敌人防御力量较弱,仅有一个敌军监听哨;同时观察到山脊北侧有敌机动部队集结。
3. 威胁性质转变:
o 左翼的潜在威胁不再是抽象的可能性,而是敌军机动部队可能通过西隘口向营左翼发起反击。
o 通过山脊的机动,可以既保护左翼,又利用山脊的地形优势对敌人形成威胁。
关键问题:排的任务与营的目标
1. 当前任务:掩护营左翼。
o 从战术层面看,确保左翼不被敌军突破仍然是任务的重要部分。
o 但随着营正面战局恶化,解决营的困境显然更为迫切。
2. 营的目标:突破敌人的阻击,完成向前推进。
o 当前狭窄隘口已成为敌军的“表面”(强点),从正面突破损失过大;
o 山脊可能成为突破的“缺口”,需要迅速行动以抓住这一战机。
推荐行动:利用山脊的地形优势,提供多种选项
1. 转移至圣域山脊:
·部署位置:
将整个排移动至圣域山脊,控制关键高地。
从山脊可以观察并控制东西道路,并威胁狭窄隘口和西隘口的敌军阵地。
·多重目标:
防御:在山脊上阻止敌军机动部队通过西隘口,保护营左翼。
进攻:从山脊侧翼威胁敌军在狭窄隘口的阵地,迫使敌军分散力量。
侦察:持续观察山脊北侧的敌军动向,为营指挥部提供情报支持。
2. 建立灵活的行动基础:
·地形重要性:
山脊不仅是高地,更是连接东西两侧战场的关键地带;控制山脊意味着主动权。
李德尔·哈特的“多选项作战线”理论指出,拥有多个目标的行动方向不仅创造更多机会,也增加了敌军防御的复杂性。
·行动灵活性:
在山脊上的部署可以随局势变化调整策略,既可配合营进行侧翼进攻,也可根据敌军行动及时转为防御。
风险与应对
1. 可能被孤立:
o 如果营未能突破狭窄隘口,排可能因山脊上的前移部署而被敌军包围。
o 应对策略:保持与营的通信,必要时迅速撤回西侧或东侧道路以重新集结。
2. 敌军反击速度:
o 敌机动部队可能迅速通过西隘口,威胁排的后方或营的左翼。
o 应对策略:在山脊部署反坦克武器(如“龙式”导弹),监控敌军动向,并设置预警哨位。
行动逻辑:从“表面”转向“缺口”
1. “表面”分析:
o 狭窄隘口是敌军的强点,正面攻击几乎无望;
o 与此同时,敌军可能也将山脊视为次要区域,部署力量较弱。
2. “缺口”分析:
o 山脊的防守薄弱,可能成为突破敌军防线的最佳路径。
o 如果迅速行动,排可以先敌一步控制山脊,为营的后续作战创造条件。
3. 动态调整:
o 李德尔·哈特在“扩展洪流”理论中指出:军队应像水流一样,在侦察中找到裂隙,集中力量突破,并利用突破点扩大优势。
总结:调整计划以应对更复杂的局势
1.核心决策:从掩护侧翼转为控制山脊,既完成任务,又为营提供更大的战术灵活性。
2.战术灵活性:在山脊部署可以同时实施防御和进攻行动,确保主动权。
3.行动紧迫性:敌机动部队的集结表明威胁迫在眉睫,迅速占领山脊是关键。
通过这种方式,排既能履行原任务,又能在关键时刻为营提供决定性支援,从而体现战术中的“水之道”原则:“避实击虚,因地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