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说过:“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对过去事件的研究和反思,人们可以了解到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的规律和原因。而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就是对历史的反思,以简明的文字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让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该书正文分为七个章节,以六个主要人物和万历年间的一些社会现象为主线进行叙述和讨论,从明朝的文官制度、礼仪体系、伦理道德、财政制度、军事制度、传统文化等方面揭示个人与体制之间的矛盾,展现了明朝中晚期的社会风貌和各种矛盾,以及其走向衰败的迹象。
黄仁宇(1918 年—2000 年),美籍华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中国明史专家和大历史观的倡导者。他早年在国内经历丰富,曾加入国军,抗战结束后到美国深造,先后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除《万历十五年》外,还著有《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地北天南叙古今》《放宽历史的视界》《资本主义与 21 世纪》等书,并参与《剑桥中国史》的编写。
作者采用“大历史观”的视角,跳出了传统历史叙事的局限,将看似平凡的1587年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戚继光等人物的刻画生动形象,使这些历史人物成为了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它也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更是对历史的深度反思,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万历十五年》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明朝中晚期历史的大门。在这扇门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帝国的兴衰荣辱,看到了无数人物的悲欢离合,也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与无奈。这本书让我们对历史充满了敬畏,让我们意识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无数先辈们的奋斗与牺牲。同时,它也激发了我们对历史的探索欲望,让我们想要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想要探寻历史背后的真相和规律。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探索,不断前行,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来源丨学工办(团总支)
撰稿丨李贵博
排版丨刘丰铭
审核丨张宁
出品丨智慧学院新闻工作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慧学院
202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