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是泰山的庙。有泰山,才会有岱庙,因此说,泰山与岱庙是一个整体。但岱庙的规模及形式又不同于泰山其它的庙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岱庙是泰山最大的古建筑群,占地近10万平方米。今庙内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200余间,碑碣184块,汉画像石48块,古桧、侧柏212株,观赏植物292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的专用之庙,故在古代又呼作天子庙。岱庙是仿照皇城宫殿的形式来营造的,它有一个贯穿南北的轴线,重要的建筑都坐落在这条轴线上,轴线的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分布有不同的院落和辅助建筑。岱庙四周有高筑的城墙,四角皆有楼,大致像北京的紫禁城。岱庙宫城形式的布局,“九五”之尊的天贶殿,还有林林而群的御碑、古树,无不显示着岱庙往昔的辉煌与荣耀。作为一种象征,岱庙体现的是泰山的地位和威严。如今所看到的岱庙,始于宋代,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其主要的风格是明清时期。![]()
栩栩如生,东岳大帝像气宇轩昂
在历代帝王中,有一位帝王先后十一次来泰安,六次登岱顶,写了170多首诗,留下了130多块御笔碑碣。这位帝王便是最后一位登过泰山的帝王——清代乾隆。乾隆爱登山,更爱写诗,凡到一处,必先吟咏几句,岱庙天贶殿前西碑亭,便镌刻有两首乾隆所作题含“岱庙”的诗。
这首《谒岱庙作》是五言律诗,镌在岱庙天贶殿前西碑亭内的石碑上。是乾隆二十七(1762年)四月,乾隆南巡回来,路经泰安,到岱庙天贶殿拜谒东大帝时所写。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肃拜无私祷,抒诚心始安。”表白自己对神度诚,拜神不是为了个人求福,只是抒发一片诚心而已。
![]()
岱庙中奉祀的东岳大帝头戴冕冠,垂五彩珠十二旒,身着饰有云纹的黄色冕服,肩部为蓝色,左肩上有“日”字、右肩上有“月”字及龙纹,足着赤舄(古代天子所穿的鞋),双手执镇圭,镇圭是古代举行朝仪时天子所执持的一种玉制礼器,通常由天子持有并在重要仪式中使用,上面的装饰有日月星及海水江崖等图案,据了解,寓意着国家稳定。神像的面部、手部贴金,造型端庄、双目有神、神情肃穆、俨若帝君。人们站在东岳大帝像前,心生敬畏之感。周围神龛是黑色镂空装饰,上饰金色纹龙,四个红色垂莲柱间有穿插枋相连。神龛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木德承天,橐籥阴阳甄品汇”;下联是“青祗司令,监观上下仰灵威”。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最后一次东巡泰山,他谒岱庙、登岱顶、祀元君,并在岱庙写下了这首谒岱庙的五言律诗,同样镌刻在泰安岱庙天贶殿前西碑亭的碑侧。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含义,只是乾隆在说他礼神诚恭,登泰山是为民祈福,求得国富时雍,并且在诗中言明自己已经80岁高龄,还到泰山祭祀,这是非常少见的,颇有自负之感。乾隆的这两首诗,都是写的岱庙,提到了到岱庙天贶殿礼神,可以看作是为天贶殿所作的诗。作为一座礼制建筑,天贶殿的建筑等级和形制与东岳大帝的身份是匹配的。天贶殿采用了“九五”之制的黄琉璃瓦庑殿顶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最高等级。天贶殿在宋代称为“嘉宁殿”;元代更名为“仁安殿”,明代一直沿用;清代称“峻极殿”;民国时期,大殿曾改为会议场所,撤“峻极殿”额,挂上“人民大会场”牌匾,后替换以“宋天贶殿”匾额至今。特别是1986年泰安市博物馆成立,作为岱庙的直接管理机构,泰安市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恢复天贶殿的历史原貌工作,如今重现了其金碧辉煌的样貌。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天贶殿殿前露台为宋以来帝王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东西碑亭内置有清乾隆皇帝的御制碑。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天贶殿外露台四周白色石雕栏板环绕,云形望柱齐列,显得天贶殿如此威严。在春天暖暖的阳光下,白色的台基,红柱黄瓦;苍翠的古柏,画栋雕梁,色彩丰富极了。还有那巍峨的大山与高远的蓝天为背景,显得那么亲切,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天贶殿内绘有著名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始绘于宋代,全长62米,高3.3米,以天贶殿北门为界,东为“启跸图”,西为“回銮图”。壁画以宋真宗封禅泰山的场景为蓝本,绘制了泰山神出巡与回銮的壮观场面。壁画中的人物描绘栩栩如生,装束和仪态没有一个雷同的,而壁画中的泰山神端坐于四轮六马大辇之上,尽显端庄威严。壁画构图宏大,布局严谨,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为我国壁画中的珍品。东岳大帝最初的名称是泰山神,其信仰来自上古的山岳崇拜。随着东岳大帝影响的增大,各地渐渐建起了东岳庙、泰山府君祠等。亦有不少人来到岱庙,吟咏岱庙。乾隆的臣子,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就写下这首《谒岳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泰山对岱庙的恭敬。岱庙里碑碣林立,其中有巨大的“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记碑”“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都是碑螭首龟趺,高达十余米,有着千年的历史。还有其他元明清历代的碑碣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在东御座,有久负盛名的“秦泰山刻石”,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刻石只剩下了十个残字,现在镶嵌在玻璃柜中。虽然这是一块普通的花岗岩,既不是金,也不是玉。但是我们中国人却视之为珍宝,所以,两千多年了,它才能保存下来。中国人不仅重视文化,还重视绿化,岱庙自古就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岱庙里,古柏成排,花草遍布,小叶女贞修剪成的矮墙,里面有樱花、牡丹、紫薇、丁香、凌霄、蜡梅和玫瑰,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而此刻,岱庙里最为抢眼的却是玉兰树。玉兰树的上端,叶子还没有绽开,尖尖的花芽就像一枝枝毛笔的笔头指向云端,仿佛要为天空和大地描绘上缤纷的色彩;下端的花却盛开了,硕大的花朵,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挂满了一树。中国当代有一个著名的古建、园林学家叫陈从周,他就说过:“谁也不会相信,我爱泰山,是从岱庙开始的。岱庙是中国三大建筑群之一,北京故宫有山—景山—而少林;曲阜孔庙,有林无山。而岱庙呢,有山有林,而且山是泰山,是五岳之首,自然更添上了它的景色与地位了……我初游岱庙,远道而来,初见相惊,太吸引人了!过去我也曾到过其他的很多山,但心情总没有这次兴奋,我太高兴了,几乎忘了登泰山。”让我们漫步在艺术的世界里,品读岱庙的一砖一瓦;在历史的厚重之中,体会岱庙的万种风情。图文来源:Hi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