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岱庙 天上宫阙落人间

政务   2024-04-03 10:16   山东  
一、厚载门内外(北门)

瑞雪覆盖着的岱庙,犹如天上白云缭绕、仙气飘飞的宫殿,宛若一首诗、一卷画。高高的砖墙、厚厚的大门,丛丛的松柏,都被积雪掩去了厚重和坚硬,多了灵秀和温婉。厚载门上的望岳阁银装素裹,红墙、绿瓦、白雪交相辉映,飞檐低语,风铃轻摇,为平日里庄严肃穆的庙宇,增添了空灵与祥和,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浩气清绝的仙境。

跨进凝聚着这座庙宇千年灵气的大红门,眼前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瑞雪覆盖,座座宫殿、片片石阶、块块石碑都成了雪雕冰塑。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宋太祖龙虎风云会》戏文里的一些语句:“光射水晶宫,冷透鲛绡帐。正瑞雪空中降。”“似纷纷蝶翅飞,如漫漫柳絮狂⋯⋯一霎儿九重宫阙如银砌,半合儿万里乾坤似玉妆…...”这美丽而壮阔的雪景,不正是我眼前景象吗?

厚载门(北门)

厚载门侧面

汉柏亭一角

登高北望:庙与山浑然一体

同上

汉柏院之门

夕照墙碟,肃穆而瑰丽

从空中俯瞰岱庙建筑群中轴线对称格局

、宋天贶殿

如果说故宫是皇帝居住的最高规格,岱庙则是神仙驻跸的最高规格,“东岳泰山神”被赋予沟通人间与苍天的神圣职能、供奉在主体建筑“宋天贶殿”里。大殿为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这在古代建筑里是最高规格。殿前雕栏环绕的高高露台,则是古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场合,也就是历代王朝的国家祭祀地。

穿过百年银杏树银色华冠掩隐下的中寝宫,便来到大殿前。仰望重檐间竖匾上醒目的“宋天贶殿”字样,顿时感受到这座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的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一样精致、威严和壮美!

殿内还有一绝:宋代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高 3.3米,长62 米,描绘了泰山神出巡和回銮的盛况,也是宋真宗当年封禅泰山的真实写照。壁画无论其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堪称国宝。


“宋天贶殿”。天贶即天赐之意,建于公元1009年

匾额题名

大殿西南边的乾隆诗碑亭

大殿东南面的乾隆诗碑亭

大殿与碑亭的飞檐

同上

大殿内的仪仗摆设

同上




殿内巨幅彩绘壁画《启跸回銮图》。
东半部分为“启跸”,泰山神乘辇车,武将环绕,文官送行,场面宏大威武。

文官送行

乾隆重修岱庙记碑

三、东御座、汉柏院、唐槐院

岱庙的布局是标准的中轴线对称结构,一重一重的宫殿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中轴线东西两侧各有院落:东侧是东御座紧连着汉柏院。

东御座创建于元代。清乾隆三十五年拓建,里边保存了一个完整的清代院落,由垂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配殿组成,以环廊相连。这里是帝王休息和召见群臣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院内有一国宝!这就是正殿前石阶下立着的“秦泰山刻石”仅存的十个字,它既是小篆字体之祖,也是秦“书同文”的见证。残片被镶嵌在玻璃窗里的石碑上,直视真迹,仿佛有穿越古今的气息扑面而来。

东御座门,仪门前竖着回避、肃静牌

里院门口对面的团龙壁

团龙壁局部

里院大门

正殿前台阶下的“秦泰山刻石”和仅存的十个字残片

向南经过汉柏亭,便来到“汉柏院”。据文献记载:尚存的五株汉柏,系汉武帝手植,虬龙蟠旋、英姿不老,名为“汉柏凌寒”,是岱庙八景之一。乾隆南巡时绘制《汉柏图》,并《题汉柏之图》诗三首,都立在左边亭子里。古树前的石牌上的“汉柏”二字,为著名书法家刘海粟先生所书。

汉柏亭

汉柏亭一角

院内墙壁

汉柏亭正面

汉柏连理,前面碑文“汉柏”系刘海粟手笔

乾隆皇帝绘制的“汉柏图”和题诗的碑亭

“观海”碑刻等立于亭中

唐槐院在西侧,与汉柏院相对,因院内有唐代所植的国槐树而得名。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

院内“鲁班殿”巍立,古木葱郁,石刻遍地,碑碣林立,历朝历代的名人墨宝穿插其中。2002,在岱庙西城墙修复工程中,出士了6件刻有双面画的刻石,其中一幅《捶丸图》。经考证:宋代捶丸运动的规则和形式与近代高尔夫球运动相类,而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比15世纪出现在英国的高而夫球运动早了约五百年。

西北角则是博物馆文物库房,收藏了大量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艺品,泰山典籍和道经,汉画像石等,泰山千年的历史文化又一次在这里荟萃。


唐槐院门

迎门而立的唐槐抱子

院里仪门

鲁班殿,始建于康熙年间,民国中后期遭到毁坏,现为2012年一2015年俢复

捶丸童子像

西南角角楼

四、正阳门内外
回到中轴线上,与宋天贶殿前的“阁老池”相接的是“仁安门”,再前面是“配天门”。它的一右一左是宋徽宗年间的两块石碑:东南边是《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碑阴有大字“万代瞻仰”。西南边是《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碑阴有大字“五岳独宗”,两碑东西对称。再往前走,便来到“正阳门”了。

从仁安门背面东侧环廊南望

仁安门

层层叠叠的斗拱

铜狮子守卫着配天门的神圣。

“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简称“宣和碑”

《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简称“祥符碑”

再往前走,便是“正阳门”及其两翼展开的墙堞了。墙上墻下,道路石级皆被积雪抹平了,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了无人迹,成就了一片宁静、空无。不一会儿,与一位同城影友相遇,他自带模特,身穿红色锦袍的女子在雪地上徐行,恰似从仙境里走出来的仙女儿。

我小心翼翼的走上城墙,真不忍心踩踏这片报春的精灵。在正中的角楼一侧站定,身清凉心也清凉。举目北望,岱庙坐北朝南,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与耸立如云的泰山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由此可见景观设计的独具匠心,它巧妙地将岱庙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庙内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风格典雅、庄重大方,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美的独特魅力。眼下,皑皑白雪给它披上银纱,又增添了瑰丽而妖娆。

正阳门墙碟

仰视东南角角楼

在墙上平视东南角楼

在墙碟甬道远眺五凤楼

雪中五凤楼

五凤楼

近观五凤楼

向南望,与正阳门一路相隔的是高大精美的岱庙坊,它的南面是“第一行宫“,这里即是方便大众祈愿的场所,也是登山的起点。行宫前是遥参亭,双龙池,直接通天街。

门缝中窥见岱庙坊

岱庙坊就在正阳门前

正阳门

岱庙坊

正阳门前景象

从外面仰视角楼

第一行宫内的“登泰山起点”

第一行宫院内

遥参亭,前来封禅或祭祀的帝王,先在此“草参”,然后进庙祭祀。

遥参亭和它前面的双龙池,南面连接“通天街”又名“御街”。

岱庙不仅是一座赏心悦目的古典园林,而且承载起了从先秦到近代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处石刻、每一件文物、每一棵古树都记载着历史的传承与荣耀,都在述说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欲登岱宗,先访岱庙,四季不同的美景和昭然的古韵,都会给来访的你、我、他(她)异于寻常的感受和收获!



图文来源:叶子青青

播读:宋歌

泰山岱庙
岱庙又称东岳庙,泰庙,是古代帝王奉祀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始建于汉,拓修于宋,为泰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一处集古建、园林、碑刻、陈列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