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学书法不要图虚名,不要出名太早。

文化   2024-11-04 20:30   广东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林散之:拜师黄宾虹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一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
“草圣”的桂冠,不是自封的;它自然形成并得到社会的承认。林散之先生被称作草圣,有其特殊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渊源。林散之童年即喜涂鸦,十四岁丧父,由笔者外祖父曾梓亭介绍,至南京跟张青甫学习工笔人物画,练就基本功。此后随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范先生授以安吴执笔之法,双钩悬腕,中锋竖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十以后,由含山进士张栗庵引荐,负籍沪上,拜黄宾虹为师,得“五笔七墨”之秘。一九三三年,遵黄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导,开始影响一生的万里之行。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道:“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 秋水老师谓:“散老惯长锋羊毫,蘸水,后掭墨,力运笔端,墨注纸上,水墨交融,渗化洇散,有意想不到的情趣。锋长则弹强,含墨量多,他以娴熟的手法,提按转折,涩进疾阻,似欹反正,将倒复起,曲处见直,圆中寓方,浓纤长短适度,燥润枯湿合宜,但觉一片化机,满纸精彩。”


林散之用笔极其讲究,主张"留、圆、平、重、雅",因其涵养深厚,故笔下雅韵欲流,他在草书中努力实践这些理念,把他们出神入化地熔于书法创作之中。有人说林散之书法如太极拳,这可能是最恰当的比喻。他曾说过:"力量凝蓄于温润之中";"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书法用笔难在刚柔相济,但刚和柔在林散之笔下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融合。其中锋行笔,线条如钢丝一般,能从纸面上立起来,挺拔而弹性十足,正是古人所说的"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而林散之书法线条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其用笔的"活"。晚年,他对笔锋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八面用锋,正、侧、偏、方、圆、虚、实、顺、逆、散诸锋并用,甚至可以说无锋不用,特别是他巧妙地糅进了一些山水画中的"皴法"意趣,微妙地拓展了笔法的表现力,既新又古,这种近于干擦的散锋,是他衰年变法的成功之处,加上使用长锋羊毫,创作出浑朴苍茫、酣畅淋漓、老辣纷披的大草,意外的精彩层出不穷。

就书法的墨法而言,林散之的成就也极大。师黄宾虹,深得黄宾虹用墨之奥妙。林散之继承并发展之,将丰富的墨法自觉地运用于书法创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突破。他将浓墨、淡墨、焦墨、枯墨、润墨、渴墨、宿墨等绘画诸墨法,成功地运用于书法创作,前无古人。他写字喜欢在砚池旁置一水盂,饱蘸浓墨之后,将笔尖轻轻点上一点清水,一下笔,水墨交融,千变万化,妙不可言!他为桑作楷书写的《怀素论书一则》(唐许瑶诗)草书条幅充分展现出这种水墨变化。林散之更善于用枯笔,往往在墨竭锋散之后,还能仗其超凡的控制力,写出时隐时现、若断还连的笔画来。这些大胆的创新,是同时代人所不及的。

林散之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他早年致力于画,晚年又以书法名扬天下,然而,他自认为自已是"诗第一,画第二,书第三",他自己亲手所书的墓碑为"诗人林散之"。其平生无时无地不在推敲诗作,如病卧时、睡梦中、吃饭时、走路时常不能自控地兴起作诗。甚至在坐马桶时也在沉思,忽觅得佳句急起身提裤去桌上取纸笔记下,以免遗忘,一时传为笑谈。他晚年辑成的《江上诗存》三十六卷,存诗二千多首,充分展现出他诗人的浪漫和博雅的胸怀,启功为之作序中盛赞:"老人之诗,胸罗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者,发于笔下,浩浩然,随意所之。无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应手之乐。"其抒情写意的诗词往往见题于画作上,与画境相辅相成,并臻其妙。在他的书法作品充溢着浓厚的诗韵,其诗词的意韵成为其书法笔墨、风格的深层内蕴,此非常人所能及。可以说,其诗韵乃其书之魂!

林散之32岁时去上海投师黄宾虹,为其艺术生涯中重大转折。从学两年,书画笔墨之道深得教益,而后来的负笈远行使他眼界、胸襟大为开阔。1963年,林散之应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师之后,与画院诸画家交游,作画甚勤,转益多师而不拘一格,他的水墨山水师古人,更师造化,灵润质朴,读之清新淡雅。1970年由于全身严重烫伤,险些丧命。此后,再未外出写生,多追忆往昔写生印象,尤以画黄山烟云景色为多。其笔墨竭尽干湿浓淡的交互变化,表现烟云气象的丰富意趣,从而造就其高出时人的水墨技巧。他在这一方面深切而独到的体验,施之于草书,为草书开一新境界。而其在写意山水画的意境追求上,景物造型上及布白的奇正、虚实、黑白的处理手法上所获得的深切体会,渗透其书法的字法、章法,又使其书具有了独特的个性趣味。





林散之论学习书法


◇ 要踏实,不要好高骛远,要多读书。


◇做学问要踏实,写书法不为虚名,不要出名太早,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


◇待人以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骄戒躁。


◇与朋友交必能尽言,扬善改过,不能如此,只好避之,不与同恶也。


◇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


◇学问不问大小,要学点东西,不要作假,要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体会,受益。


◇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没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了。


◇ 搞书法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


◇ 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


◇ 做学人,其目的在于运用和利人。


◇ 学人的心要沉浸于知识的深渊,保持恒温,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有创见,不动摇,不趋时髦,不求艺外之物。别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



林散之谈书法




一、谈品格


要踏实,不要好高骛远,要多读书。待人以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骄戒躁。与朋友交必能尽言,扬善改过,不能如此,只好避之,不与同恶也。——与庄希祖谈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学问不问大小,要学点东西,不要作假,要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体会,受益。做学问要踏实,不为虚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与桑作楷谈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没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了。——与张尔宾谈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做学人,其目的在于运用和利人。学人的心要沉浸于知识的深渊,保持恒温,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有创见,不动摇,不趋时髦,不求艺外之物。别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谈艺术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探索人生。做学人还是为了做真人。艺术家必须是专同假、丑、恶作对的真人,离开真、善、美便是水月镜花。——《林散之序跋文集》




林散之行书四言联 1980年作

来自《林散之书画集》(文物出版社)




二、谈门径


[陈慎之问:为什么日本人写的这么好?]学的高,非晋唐法帖不写,所以不俗,法乎上也。先写楷书,次写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写字要从唐碑入手,推向魏汉;再从汉魏回到唐。宜学六朝碑版,继学二王,再进而入汉魏,其气自古不俗。草书宜学大王,十七帖》精印本;行书宜学僧怀仁《集圣教序》,有步可循,自然入古不俗矣。学近代人,学唐宋元明清字为适用。唐宋人字,一代一面貌,各家各面貌。他们一个也不写汉隶,因为用不上,练练笔力是可以的。但要先学楷、行。李邕说:“学我者死,叛我者生。”要从米、王觉斯追上去。欧阳修青年时代诗、文、书、画样样学。有人说你这样不精一项是不行的。于是,他便专攻诗、文,成了大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精。因此,学要专一。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把板写穿了,可见苦练的程度。也因为这样,千百年不倒。……多种帖多写一些有好处,但要化为自己的字体。怀素就是写他的草书,赵孟钍切惺椋铡⒚滓簿褪悄敲炊种行书体,而不是正、草、隶、篆样样精通。真学问是苦练出来的,做不得假。可用淡墨汁或水多写写,手腕活。——与庄希祖谈学写字,二三十岁就要学会笔法。字写的不好,是功夫问题,首先是方法要对,方向要对。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提高。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风气,看到草书神气,一开始学字就潦草。不知草书是经过多少年甘苦得来的,要在规矩中下苦功夫才是正道。向唐宋人学,一代有一代的面目。汉碑,晋人就不学了,练功夫是可以的;楷书学宋人的就很好,楷书是很难的,学好不容易。书法很玄妙,不懂古人笔墨,难以成名。董其昌书不正为正。气足。难学。从米、王觉斯追上去,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从工整出。定时、定量、定帖。最好每天早晨写寸楷二百五十个,临摹柳公权玄秘塔,先要写得像,时间最少三年,因为这是基础。写字,一定要研究笔法和墨法,要讲究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空,先悬腕而后悬肘;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先,抱得紧放得开。日久天长,就能达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与范汝寅谈要近学古之贤者,他们成名不是偶然,实有独到之处。总之先学一家,不宜学时人,不宜学近代人。——与张尔宾谈写字并无秘诀,否则书家之子定是大书家。事实上是很多人重复父辈,由于拓趋于保守,修养差,有形无神。一般人习字,先正楷,再行草,而后篆隶。先得笔力,继则退火气,使气魄遒劲而纯。下笔硬的人可习虞世南、米南宫、赵孟睢2灰搜纷郑獾昧饔诮┌濉有人开头便学草书,不对。用功学隶书,其次学行草,唐人楷书亦可。书法亦可以从魏晋六朝入手,先用方笔习《爨龙颜碑》,小字兼学《乐毅论》、《黄庭经》,严整不苟。再入唐人,写柳公权《破邪阵》。可以多读几家帖,有所选择。先赵,再米,上溯二王,也是一条路。听老师讲课,要以食指划自己膝头,使腕部灵动不僵,久之也是一门功夫。可以写行书练腕力,笔画要交代清楚,一丝不苟,不能滑俗。写张纸条子也不能马马虎虎,滑不可救药。天天练是必要的。但要认真不苟。从前杂货铺管帐的一天写到晚,不是练字。人无万能,不可能样样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能见异思迁,要见一行爱一行。学好一门就不容易!怀素只以草书闻名。东坡学颜,妙在能出,能变,他只写行、楷;米南宫未必不会写篆隶,但只写行,草也不多;沈尹墨工一体而成名。得古人一、二种名帖,锲而不舍,可望成功。欧阳公大才,诗、文、书、画皆通,后遵友人劝告,专攻诗文,以文为主,后成为八大家之一。涉猎过广,一行不精,也难有成就。王夫之说:“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对碑帖看不进去的人,肯定学不进去。——〈林散之序跋文集〉小孩子学书,要先由楷入行,由行入草,打好基础。否则钉头鼠尾,诸病丛生,要改也就难了。学楷书之后,应由楷入行,不能一步就入草书。不然,易于狂怪失理,钉头鼠尾,诸病丛生。范培开先生可惜没有走这条路,学唐碑之后就攻草书。当时就有识者评他太狂,太怪了。一步之差,终身不返,可惜!可惜!



林散之《酒逢礼爱五言联句》

纸本 1980年作



三、谈工具


旧纸。纸不独质量好,又要陈纸,几十年。——与陈慎之谈厚纸用墨要带水;薄纸、皮纸要用焦墨写。紫毫写不出刚字来,羊毫才写得出来。——与庄希祖谈上海有位书法家说,他不喜欢用羊毫,更不喜欢用长毫。他真是外行话,不知古人已说过,欲想写硬字,必用软毫,唯软毫才能写硬字。可惜他不懂这个道理。论用笔之道,笪重光专论此事,软毫才能写硬字,见笪重光〈书筌〉。——与魏之祯、熊百之等谈有人以短狼毫笔写寸余大字,这样写上六十年也不出功夫。要用长锋羊毫。软毫才能写硬字,硬笔不能写硬字,宋四家、明清大家都用软毫。予曾用长锋羊毫,柔韧有弹性,杆很长,周旋余地广,特命名为“鹤颈”、“长颈鹿”,不意笔厂仿造甚多,用者不乏其人。墨要古陈轻香,褪尽火气者为上。松紫微带紫色,宜作书。砚以端石为佳,上品者作紫马肝色,晶莹如玉,有眼如带。歙砚多青黑色,有金星、眉纹、帚纹以分次第。金星玉眼为石之结晶,沉水观之,清晰可见。端歙两种砚材都在南方而盛行全国,在北方洮河砚材亦很名贵。洮河绿石绿如蓝,润如玉,绝不易得。此石产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一带。洮河绿必是碧绿之上现兰色,备有蕉叶筋纹最为名贵。宋代文人对洮砚推崇备至,称赞最力。黄山谷赠张文潜诗道:“赠君洮绿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张和诗云:“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抗日战争时期,我得一碧桃小砚,十分可爱,因之题一绝句,铭刻其上:“小滴酸留千岁桃,大荒苦落三生石。凄凉曼倩不归来,野色深深出寸碧。”古砚扪之细润,磨墨如釜中熬油,写在纸或绢上光润生色。其形多长方、长圆。正方形两片相合者叫墨海。古人藏砚,多有铭文或跋语,刻工以朴素、大方、高雅、古拙而见重艺林,小巧、匠艺、雕琢伤神,会委屈好面料。纪晓岚铭其砚曰;“天然一石,越雕越俗。”是有感而发。——〈林散之序跋文集〉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四 谈笔法


功夫须在用笔,画之中间要下功夫,不看两头看中间,笔要能留。——与陈慎之谈握笔不可太紧,要虚灵。右军有四句话:平腕竖锋,虚左实右,意在笔先,字居心后。东坡讲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王右军讲执笔之法,虚左实右,意在笔先,字居心后。包世臣的反扭手筋不行。做作。执笔要用力。不用力还行吗?要虚中有力,宽处亦见力。颜鲁公笔力雄厚,力透纸背,无力如何成字?王大令下笔千钧。力要活用,不要死的;死力不能成字。写字要用劲,但不是死劲,是活的。力量要用在笔尖上……执笔要松紧活用,重按轻提。写字要运肘,运臂,力量集中。光运腕,能把字写坏了。腕动而臂不动,此是大病。千万不能单运腕。腕动而臂不动,千古无有此法。拙从工整出。要每一笔不放松,尽全力写之。要能收停,不宜尖,宜拙。笔要勒出刚劲,不能软而无力。笔要写出刚劲来,笔乱动就无此劲了。不要故意抖。偶而因用力量大而涨墨出来,是可以的。中间一竖要有力,圆满,不让劲。……写得光润,碑上字的毛,是剥蚀的缘故,不能学它的样子。笔要振迅。规行矩步是写不好字的。写字要在有力无力之间。……太快!要能留得住。快要杀得住。米字也是骏快,也是要处处能停。笔笔要留。写字快了会滑,要滞涩些好。滞涩不能象清道人那样抖。可谓之俗。字宜古秀,要有刚劲才能秀。秀,恐近于滑,故宜以缓救滑。字宜刚而能柔,乃为名手。最怕俗。现代人有四病:尖、扁、轻、滑。古人也有尖笔的,但力量到。枯、润、肥、瘦都要圆。用笔要有停留,宜重,宜留,要有刚劲。平,不光是像尺一样直。曲的也平,是指运笔平,无菱角。断,不能太明显,要连着,要有意无意中接得住。要在不能尖。要能从笔法追刀法。字像刻的那样有力。要回锋,回锋气要圆。回锋要清楚,多写就熟了。屋漏痕不光是弯弯曲曲,而且要圆。墙是不光的,所以雨漏下来有停留。握笔不可太紧太死,力要到笔尖上。——与庄希祖谈用笔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变,要能理解此中道理。字硬、直,无味。字,不看两头看中间,每一笔不放松,尽力写之。——与桑作楷谈写字,一定要讲究笔法和墨法,要讲究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虚,先悬腕而后悬肘。……——与范汝寅谈古人书法嫉尖,宜秃、宜拙,忌巧、忌纤。古人论笔,用笔需毛,毛则气古神清。古人千言万语,不外“笔墨”二字。能从笔墨上有心得,则书画思过半矣。——与徐利明谈写寸楷即可悬肘。先大字,后渐小,每日坚持20分钟,逐渐延长。运笔直来横下,看字要着重笔画中间,逐步养成中锋习惯,终生受惠。无基本功悬腕则一笔拖不动。东坡论书,握笔要掌虚、指实。圆而无方,必滑。方笔方而不方,难写。可以内圆外方,不方不圆,亦方亦圆;过圆也不好,柔媚无棱角。正是: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觉更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书家要懂刀法。印人要懂书法。行隔理不隔。笔笔涩,笔笔留,何绍基善变,字出于颜,有北碑根基,正善于留,所以耐看。古人作书,笔为我所用,愈写愈活,笔笔自然有力,作画也一样。悬肘是基本功之一,犹如学拳的要“蹲裆”,蹬得直冒汗,水到渠成,便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力量凝蓄于温润之中,比如京剧净角,扯起嗓子拼命喊,声嘶力竭,无美可言,谁还爱听?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有笔方有墨。见墨方见笔。不善用笔而墨韵横流者,古无此例。——《林散之序跋文集》写大字要用臂力,不能光用腕力。用臂力才能力透纸背,这是真力。写字时手不能抬得太高,也不能拖在下面,要上到下一样平,这叫平肘。还要虚腕,虚腕才能使手中的笔自由转动,随心所欲。——《林散之》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毛泽东词 清平乐 •会昌》 宋玉麟收藏


五 谈墨法


写字要有墨法。浓墨、淡墨、枯墨都要有,字“枯”不是墨浓墨少的问题。多搞墨是死的,要惜墨如金。怀素能于无墨中求笔,在枯墨中写出润来,筋骨血肉就在其中了。王铎用干笔蘸重墨写,一笔写十一个字,别人这样就没有办法写了,所谓入木三分就是指此。把墨放上去,极浓与极干的放在一起就好看,没得墨,里面起丝丝,枯笔感到润。墨深了,反而枯。枯不是墨浓墨淡。 ——与陈慎之谈笪重光论用墨:磨墨欲浓,破水写之方润。 ——与魏之祯、熊百之等谈厚纸用墨要带水,薄纸、皮纸要用焦墨写。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中巧。会用墨就圆,笔画很细也是圆的,是中锋。用墨要能润而黑。用墨用得熟不容易。笪重光:“磨墨欲熟,破水写之则活。”熟,就是磨得很浓。然后蘸水写,就活了。光用浓墨,把笔裹住了,甩不开。 ——与庄希祖谈早年闻张栗庵师说:“字之黑大方圆者为枯,而干瘦遒挺者为润。”误以为是说反话,七十岁后,我才领悟看字着重精神,墨重笔圆而乏神气,得不谓之枯耶?墨淡而笔干,神旺气足,一片浑茫,能不谓之润乎?“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不可仅从形式上去判断。墨有焦墨、浓墨、淡墨、渴墨、积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渍水,深浅干润,变化无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墨要熟,熟中生。磨墨欲熟,破之用水则润,惜墨如金,泼墨如渖,路子要正,切勿邪途。有笔方有墨。见墨方见笔。笔是骨,墨是肉,水是血。——《林散之序跋文集》




六、谈布白


不可不知布白。


字要松,又要紧,要笔笔拆得开,不能粘,粘了脱不开。


讲究白,让得开,松得很,从容不迫。懂得这个窍门,就能看古人的东西。


碑要看空白处。


字划不粘,气要通,不让它粘一笔。这是虚,虚中有实。要讲究笔笔拆得开。写字要计白当黑。刻石就要刻白的,光刻黑的就死了。六朝的碑,笔笔离开。古人的碑都是如此。


长舒左足,回转右肩。


楷书、行书要写得松,不要满,气要圆。


——与冯仲华谈


书法有邓石如诀曰:知白守黑。即紧处紧,空处空,在得势也。


过北极阁,观树,谓一大一小,俯仰有致。树枝有闪避,书法上也有闪避,伸枝与阳光空气有关。老树婆娑有致(有力量),小树无甚可观。


——与单人耘谈


字要写白的。


要不整齐,在不齐中见齐。字字整齐就如算子了,是死尸。


要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得起来,字要满,八面都满也就是紧。


字要八面都满,力透纸背,也就是要“紧”。


字要有大小,主要是要有气。……


肥瘦大小配合才能有意思。……字要布得紧,有奇形,收缩这一笔是为了让那一笔。……


不能不贯气,气不畅,太老实。要大小、疏密结合。


大小一样,粗细一样,这样不行。要让得开,要松。……


——与庄希祖谈


乱中求干净,墨白要分明。


用笔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变,要理解此中道理。


——与桑作楷谈


排列:字的呼吸,不能密排成算子。


邓石如强调“知白守黑”。实则紧处紧,空处空,在于得势。此理书画通用。


——《林散之序跋文集》




七、谈印章


治印摹汉者甚多,要能得其神解,斯为上乘。家有数方,皆国保所刻。近又习汉者,无不佳好。若进而上溯,其妙境似不可量矣。勉之可也。


篆法不能扁,有圆。虚实有力。


边款不易刻,要柔和雅健方为名手。你的刀法略嫌强硬,以后宜稍改学吴让之可矣。


学刻要多看汉印和古玺,才能刻出味道来。


我看您刻无有刀法。最近,广东有位名手刻的很好,由刀法而近入笔法,可惜已故了。


刻法要能将白的地刻好,所谓虚白。


——与张国保谈


闲章笔划当稍粗,运刀有顿作变化,近看远视都有效果。边缘部分可借用某些字的笔划代之,空处方刻边线。要多备几种,大小随书画篇幅灵活运用。平时多加注意,有了经验,自然消除差误。


昌化鸡血石,以藉粉底色,鸡血成片鲜艳者为贵。


寿山之田白石亦为印材之名种,其精品莹洁如玉,而附有鲜红生动之血缕,价逾黄金,即田黄亦稍逊一筹也。


寿山产石色分多种,以白色、黄色、红色、绿色、青蓝色为多见。以黄、白、红诸色而莹澈凝腻者为贵。


寿山石以田石为冠。田石者产于寿山溪、汇南来诸水坑,溪旁两岸之水田砂层上者,田地分上中下三板,即产最佳之田黄石地也。寿山距闽侯县八十里。


田石中以口黄石最佳。唯出于寿山溪两岸之芙蓉坑、都成坑、坑头冻诸石差可比肩。芙蓉洞之白石以猪油、藕尖最佳,质腻如玉。都成坑所产如田黄质坑头石莹澈而凝腻,黄者兼有红筋,白者兼有栗起,有鱼脑白、枇杷黄、蔚蓝天诸种。


书家要懂刀法。印人要懂书法。行隔理不隔。


——《林散之序跋文集》


手迹。以下同。张国保,即张汉怡。


读书真事业 磨墨静功夫 1975年 118×27cm×2






壮士请留言!









林散之专辑

林散之:谈笔墨

林散之临《张迁碑》

林散之《谈书法》完整版

林散之:书法如何才能脱掉“俗”气?

视频▶林散之: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

林散之的这幅书法,捍卫了中国书法的国际地位


图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 | 旨在分享传播,转发仅为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转载标错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推荐

梁启超:书法为第一等娱乐

【修身】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

中坚 | 赵永金的人生之问和书法之答

《苏东坡》纪录片比80亿的电影都好看

习近平观看中学生写书法,书法课必须坚持


深圳市书法院 只差您一个关注呦~ 

联系邮箱: 139024489@qq.com

深圳市福田区同德路2-1号(通新岭站B出口)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精彩内容

  请在这里点“赞”和“在看”↓ 

深圳市书法院
感谢关注【深圳市书法院】公众号! 请您花3秒做一件事:点我的头像——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设为星标。如果不那么做,您就算关注了我们,可能也不会看到我们任何推送,这3秒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请您支持。谢谢!
 最新文章